据传闻说,少年柳永风流倜傥,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 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 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可谓风流冠于一时,极尽人 物之盛。又有,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填词去。
”遂将名字抹去。柳永从此便自称:“奉旨填词。”成了第一位专业的词作家。又据说北宋末期崛起的金政权中,其金主 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 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又有,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 举子时,多游侠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 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时至今日,竟有人这样评价柳永:柳永不仅是个风流才子, 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 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 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儿,放荡 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不 修边幅的小丑,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 词的巨匠。
虽然尖酸、刻薄且有牵强处,但是无疑强调出了柳永 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魅力。
标签: 柳永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