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么一种说法:“唐诗宋词元曲。”
词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其凭借着特有的阴阳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来抒发强烈深挚的情感,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如果说让我选出宋代最牛的词人,那么一定是柳永。
柳永,原名柳三变,因在家中排名第七,所以也被叫做“柳七”,柳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十岁能写文,十三岁能做诗,十五岁能成词。
在柳永在18岁的时候,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便离家前往京都考取功名,柳永出钱塘、经苏州、览杭州、游扬州,饱览山河秀丽。
美丽的风景让柳永有感而发,在他游玩的这段时间里,创作出了无数的作品,因为词填的好,很快的就在苏杭杨三地盛传。
这三地不仅丰饶富庶、商贾云集,更是青楼肆立,柳永的词甚得青楼歌妓喜爱,所以柳永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她们竞相结交的对象,收到众多美女的喜爱,柳永也是非常开心。
就这样,柳永偎红倚翠,醉倒在烟雨江南的温柔乡,这一醉,就是6年,我相信这6年也是柳永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公元1008年,24岁的柳永终于来到了帝都,发现自己的词竟然也传到了这里,并且很受欢迎,柳永看到自己这么受喜爱,自己又精心备考,相信自己肯定能够“榜上留名”。
但事实总是很残酷,当揭榜的时候,柳永并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愤怒的柳永便柳便留下一首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古代的时候,谁敢对这个考试制度提出质疑呢?别的人落榜都是灰溜溜的离开,柳永落榜则是狂妄的写词告诉你们:“你们把我这样的贤才都漏了,这是你们的损失!”
正是因为这首词的狂妄和豁然的态度,才让这首词流传百世,成为劝慰世人的千古绝唱。
虽然满腹牢骚,愤怒无比,但是柳七并没有放弃,他相信总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刻。
在他第四次参加科考的时候,终于高中,名单呈送给了仁宗皇帝,要说这仁宗皇帝也是记仇,把柳永的名字从名单上划去,并且批注:“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苦笑一声,转身投入了燕莺环绕的青楼歌肆,柳永不知道的是,属于他的时代,才真正的到来。
在宋朝,整个社会都很风流,多以当时的娱乐行业非常发达,青楼更是数不胜数,青楼里的歌姬也都是能歌善舞,所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落魄文人,都很喜欢流连其中。
尽管人人都喜欢去青楼潇洒,但是青楼女子的地位却非常卑微,她们总是默默承受着发生在她命运中的一切,也没有真的愿意去了解她们。
但是事情随着柳永的到来迎来了转机,柳永经过人生的重大打击后,把自己的真心放在了关心他的人上面,他也就成为了那些青楼女子的知己,甘愿提笔为他们写下赞美的话语,他教给世人用心去爱,平等去爱。
这些词,也随着她们的传唱流传到宋代的每个角落,就这样柳永在青楼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在柳永死后,青楼女子谢玉英以妻子的身份主葬,众多红颜知己纷纷主动集资钱财,为柳永举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葬礼。
这一天的宋朝,每一个人都听到了歌妓们的哀声。自此之后,每一年的清明,都会有无数的歌妓前来哀悼。
而柳永,也将其代表的“婉约派”推向了更高的高度,长期支配着配宋朝的词坛。
从唐代的诗词到宋朝的词再到元朝的曲,众多文人墨客皆留下感人肺腑的诗、词、曲,默默的记载着情感和故事,这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值得我们铭记和品读,所以这本《唐诗宋词元曲》您一定不要错过。
这套书均以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商务印书馆等权威版本作为底本,尽可能的原汁原味,保持最真正的血统,又专门聘请专家组织撰写,在内容上严格把控,不管是从内容到校编质量,都是上乘之选。
并且本书装帧精美,采取四卷皮面精装,纸张均采用进口加厚、高白、便于阅读的纸张,封面均采用烫金、漆片双重工艺,看起来也是非常豪华。
对于这么一套书籍,不管是买来收藏还是买来阅读都是非常有面子的选择,闲暇时期翻上几页,品味经典、感悟人生,何不美哉?
如果您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进行购买
标签: 柳永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