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胡春香的诗和去中国画

非凡网 54 0

越南:胡春香和去中国化 网站胡让之文章

  为了睡一个安稳觉,我决定读一本轻松的诗集。就是《越南女诗圣 – 胡春香》。

  她的好几首代表作,我几乎都能够背熟了。记得那是两年前,在河内的机场,自己手里捧着这本书喃喃背诵,样子的确十分做作,但是剪票的职员忍不住低低叹了一声:“HO XUAN HUONG”,那是胡春香的越南名字。

  我都感觉到她的惊讶之情,她还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一个举着本红色中国革命护照的人居然读他们的杜甫李白,当然值得骄傲。不过,考虑到女李白女杜甫写的全是淫诗艳句,到底有点尴尬吧。

  我读的是越南世界出版社的中文版。胡春香是越南十六到十八世纪之间传说中的民间诗圣。她当时采用的语言是根据中文(汉语)而来的古越南文字,基本读音和中文(特别是广西口音)相似。这情形和朝鲜日本使用中国文字道理一样。

  但是胡春香的诗作之所以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她的诗作咏物写景,都有黄色诗歌的嫌疑,难怪蚕妇村氓,都口口相传,约莫到了有井水处都有柳永词的地步。摘录两首:

  水井

  一泓清水美如画,越壑穿沟到翁家。

  白皙小桥双板夹,幽深流水一道洼。

  洼里鲫鱼闪闪动,桥面草莽密密爬。

  此井清新谁不羡,赌谁敢放小鱼花。

  咏扇

  十七十八正当时,我俩相爱手不离。

  厚薄这般撑三角,宽窄如此插一支。

  热越熏人越凉透,夜爱不够昼也迷。

  有缘为恃红粉颊,帝藏君爱这东西!

  这些诗,描摹的形象往往有粗俗之感,但是又故意说成是描摹景物,让人无话可说。难怪格外受乡村妇女欢迎,我都可以想像田间地头,阿嫂们互相戏谑的言语和厮打。

  越南人似乎对这个诗人敬仰至极,大概跟他们历史上诗人不多的原因有关。但那种唯恐捧她不高的态度,却让我有了很复杂的感觉。毕竟,要把胡春香的诗,吹嘘到如此高的地位,需要许多的勇气。

  不过,越是小国寡民,越是自尊心强烈,而二十世纪以来的民族自觉运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寻找民族文化的心理。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拼命地夸大本土文化的伟大之处,最后竟然为了这个目的,不顾事实地抵制传统中外来文化的精致文明,不切实际地强调本地文化的深厚,割断已经浑然一体的文化联系。

  种种好笑之事,在越南韩国台湾这些曾经被“西方”(包括“伪西方”的日本)殖民过的地方,格外明显。

  越南就是个例子。曾经看过台湾人写的一本游纪,整本书就是嘲笑越南那种传统文化不够精致但偏偏弄出许多骄傲的态度,好像买不起花粉的少妇,脸上格外抹上许多粉,还要脖子扭两扭,做出许多景致来。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本来不存在高下之分,但是,总有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前殖民地地方,学了后殖民地时代的本地文化的理论,格外祭起发扬本地文化的旗帜。这些做法,非常值得尊重,也非常必要。

  但这些前殖民地国家,强调自己本土文化传统的同时,对自己的文化历史格外有选择性回忆。为了清算殖民文化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反而陷于殖民地文化崇拜的窠臼。

  表现在越南韩国和台湾,就是去中国化的运动。

  人们会好奇,为什么在去中国化之前,为什么越南不先去法国化,台湾不先去日本化,韩国不先去美国化?偏偏都不约而同要把更久远的中国影响去掉?

  在越南,法国痕迹被当做是文化遗产,更古老的中国影响,除了能赚钱的旅游景点之外,都湮没荒郊;在台北,日本人的殖民地建筑被当做是城市记忆中最高贵的部分。对于这些地方的部分人来说,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外来的文化侵略势力。这种文化上的势利眼,正是殖民地的后遗症。

  韩国二战后就禁止了汉字,直到近年来,年轻人不能读用中文写成的古代文献,政府才对汉字的使用松绑。更好笑的是,去年他们特地把首都汉城的名字改成首尔,原因是人们会误解这个城市跟中国有关。他们忘记了,取汉城这个名字是当年他们仰慕汉朝文明,自己选择的结果。跟中国的“文化殖民”毫无关系。

  越南古代的都城,河内和顺化,都是亦步亦趋地模仿中国都城。规模其实还不如从前的杭州和武昌这样的大城。越南城市,孔庙文庙城隍庙,四个城门也叫东西南北门,对联处处,偏偏整个国家的态度,是极力掩饰中国对他们的文化影响。越南的历史书和旅游书里,反复强调的是中国对越南的侵略,用中国各个朝代对越南连续不断的野心,来衬托越南的珍贵和独立。

  固然,这种叙事方式提供了“大中国视角”之外的观点,弥足珍贵,但是,要全面掩饰越南跟中国之间时断时续的政治藩属以及文化模仿,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一笔勾销。何况中国文明,从来就是需要者自取,没有利用武力改变人民信仰孔教的动力。

  或者,中国人的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更让越南人恼羞成怒。

  我饱含热情地阅读越南人对他们历史的解读,深深觉得这对洗刷我“中国中心”的历史观是个很好的补充。但是,当河内市中心的一潭湖水,名字叫做还剑湖的时候,当还剑湖边的文庙,还香火鼎盛的时候,如何可以把整个越南的历史,描述成抗击北方侵略的世代战歌?

  如果西人由衷地表示出对中国文明的尊重和欣赏,我相信这些前殖民地的地区(特别是台湾),不会如此地以和中国相联系而觉得羞耻。殖民者的眼光仍然影响了殖民地的情感,不是不可悲的。

  那年从西贡一路北行,我在会安(完全是个两百年前福建小镇的模样现在却是世界文化遗产)和顺化短暂停留之后,最后抵达河内。最大的感受是,越南深受中华文明和法国文化的影响,但渐次行来,中文字不时出现,但只限墓冢宫庙。法国遗迹,也不过是面包房子。法国洋人的遗迹较受尊重,中文字迹处处,却无人能识。如今是英语当行,人人点头连连似乎真的听得懂英语。

  一夜之间,越南离两位传统的文化亲戚渐行渐远,倒向前任敌人也是世界最高贵国家---美国的怀抱中。

  懂中文的人游越南,不妨和台湾互做参照。

  

标签: 柳永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