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典型的才子词人,年轻时自恃才高,狂放风流,被评“喜作小词,薄于操行”,因此仕途坎坷,两度落榜,特别是因《鹤冲天》一词中写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被皇帝批评曰:“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遂被抹去名字而落榜。从此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愈发地放荡不羁,纵游于妓馆酒肆之间“倚红偎翠”,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中“浅斟低唱”,流连于夜夜笙歌中,忘返于醉生梦死间。
柳永一生多出绝妙好词,佳作极多,常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写尽离思别怨,用凄切的曲调吟唱着常人难以体会的失意辛酸与痛苦感怀。柳永的词作流传极广,宋人有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妓都以能获得柳永所填之词为荣,新曲才得时人认同而传世。柳永就在自我放逐中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经常靠歌伎资助维生,死时也是靠众歌伎捐资安葬,可谓凄凉,也可谓幸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雨霖铃》是柳永传唱最多的慢词,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用语经典,情真意切,极富感染力。时值秋日的黄昏,一场骤雨刚刚停歇,送别的长亭外的柳树上,响起秋蝉凄凄切切的鸣叫声。词人离开东京汴梁南下外任,恋人前来送行,分别得时刻就要到了。面对饯行的酒席,词人却毫无喝酒的兴致和心情,真的不愿离开,恋恋不舍间,乘行的船上催促启程的声音不断传来。就要登船了,他握住恋人的双手,两人泪眼相对,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时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转眼间,船只越走越远了,他想着就要漂往南国他乡,千里烟波浩淼阻隔,心中的凄苦如那空阔南方的沉沉暮霭,厚重而无际。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离别在这冷清萧瑟的秋天,让人怎能忍受这更甚于平时的离愁别绪。想想今夜一个人宿醉之后,不知醒来时会在寂寞的何方呢,也许乘行的兰舟停泊在杨柳依依的岸边,正值凌晨时分,晓风习习,残月西斜。这一次的离去,可能数年之后才能回来,纵有良辰美景有人如同虚设,只是增加惆怅罢了。身在异乡为异客,缺少了爱人的陪伴,纵然是有千种风情,万般情怀,又能与谁人相谈,一诉衷情?离别后的孤单,无尽的思念,可抛却官场浮名,却无法参透离愁别绪,只因与你分离是我心中难忍的痛。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个春日的傍晚,词人登上余杭郊外的小楼高处,独自凭栏远眺,良久伫立中,看到的吹过的细细微风和残照当楼的夕阳,而望不到尽头的是那春日的离愁,它从遥遥的天边暗暗的升起,无边无际地怀想萦绕在心头。落日的余晖掩映在碧绿的青草和蒙蒙的烟光里,天色渐晚,却不忍离去,默默无言中谁能明白我凭栏远眺的心思呢?独自凭栏却望不见远方的伊人,思绪万千而心事难诉,孤独与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词人打算借酒浇愁,疏懒狂放中大醉一场,但纵使是对酒高歌,强颜欢笑,也是索然无味,难以排遣这离别后的思念。终日在思念中度过,忘却了其他,即使是为之而日渐消瘦和憔悴也心甘情愿。疏狂任性,对酒当歌的豪放之气,最终还是归结为深婉执着的柔情似水。
这首《蝶恋花》写于刘七与玉英盟誓相约之后,告别恋人,而身处异地,春愁无限,而相思难收,写尽了词人漂泊异乡的落寞与思念恋人的情思。结尾两句更是道出了无尽的相思之情,形容尽致,绝妙之极,历来是被奉为经典名句,千古传唱。王国维用宋词来形容人生的三种境界时,借来形容第二境的就正是此句。
标签: 柳永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