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谈及柳永,你会想到什么?
是他的那阙《雨霖铃》吗?还是“白衣卿相”呢?又或是他的那些风流韵事?
柳永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少年才子的自信满满柳永,出生于官宦世家,是父亲柳宜最小的儿子。他的上面还有柳三复,柳三接两位哥哥。在族中按辈分排,他是行七的,于是又称为“柳七”。柳永原名柳三变,“三变”取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柳宜对其取了一个寄托很深的名字,可终其一生,三变也未能达成父亲的期许。
柳三变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柳崇膝下六子,皆入仕为官。三变受父亲以及叔叔属意仕途的影响颇深,他自小便学习举业,也是冲着一朝登科,满门荣耀去的。
宋真宗咸平五年,十九岁的柳三变通过了乡试,准备前往汴京应礼部试。
少年才子才到杭州就被江南的大好风光迷了眼,醉了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一首《望海潮》写尽了杭州的风光与繁华,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名声。
后来所作之词“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更是表现出了他对登科及第的志在必得。
风流才子是痴心还是渣男少年才子柳三变对考取功名之事志在必得,使他并未像其他人一样,寒窗苦读,一心只在圣贤书上。反而流连青楼楚馆之间,为青楼女子赋词,一时间引得不知多少青楼女子对他的崇拜。
三变就像宝玉一样,对这些女子没有鄙夷,他对她们真心以待之。
在他词里留下名字的青楼女子不乏少数,诸如:虫娘,英英,瑶卿等等,最得三变心的恐属虫娘。三变为其可是写下了不少词篇。
柳三变流连在青楼楚馆之间,整日为这个赋词,为那个心动,不知哪个得到了他的真心?
柳三变流连于青楼楚馆之间,不知可曾想到过整日在家中期盼他的妻子?
三变到底是痴情人还是负心汉?还是自古多情者多薄情,三变也是薄情之人罢了!
在我看来,他一离去了故乡,便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迷了眼,醉了心,早已忘却了家中苦等他高中的妻子,不过是负心汉,一个渣男而已。
于虫娘这些青楼女子,他为她们赋词,对她们真心以待,是对她们的尊重。对她们多情着,却又薄情着。
屡试不第的纠结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二十六岁的柳三变第一次在汴京考试,最终落第。
宋真宗祥符八年,柳三变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落第而归。
真宗天禧二年,柳三变第三次应考,依旧落第。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最终,他写下了《鹤冲天》这首词。
失望、愤懑、不满,还是无所谓、狂荡、无奈?
初读此词,只觉三变的狂。“白衣卿相”,何等的狂傲。又读此词,方觉这狂傲的背后不过是无奈的心酸罢了!
他自小便想要登科及第,对屡试不第怎能不在乎?奈何,他太放纵自己了,流连青楼坏了名声。即使他才华横溢,朝廷又怎会选一个整日流连青楼之人为官做宰呢?
登科是他心中始终放不下的,在烟花巷里浅吟低唱他也割舍不掉。他就如此纠结着。
公元1024年,柳三变再次科考。本有望登科的他却因为《鹤冲天》再次失去了机会。仁宗看是他,龙颜不悦,御笔一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唉,多么为之可惜!
老年的豁达五十一岁之时,柳三变终于登科及第。为这浮名他倾尽半生,终于达成所望。
为官的三变清正廉明,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深得百姓爱戴。明代的《嘉庆余杭县志》还把他归入名宦之列。
年纪大了的三变似是想开了,对于仕途并无太多的在意。他这一生,仕途于他而言终究是没什么缘分的。好在,他也算完成了入仕为官的梦想。与仕途相比,名扬天下的词人他倒是做到了。虽然,充满着非议,不少人说他的词艳俗,可谁又能否认他在词人中的地位呢?
柳永这一生,不知是否是他想过的一生。
他的放荡不羁是成就了他呢,还是毁了他呢?
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他做官清正廉明,想为一方人民谋得福利。
他舍不得烟花巷的浅吟低唱,为她们献了一份真心。
他想要一份功名却并不爱惜自己的羽毛。
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真的是穷尽心思也未能琢磨通透。
标签: 柳永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