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严鼎
很久没有关注过华语流行音乐了。前段时间看到凤凰传奇,我以为自己穿越了:这个组合还没解散呢?
不仅没解散,而且一直都很火。最近,他们参加一档综艺节目,翻唱了一首《海底》,又大火了一把。很多网友认为,凤凰传奇的这个版本,已经超越了原版。然后,大家开始像挖到宝藏一样吹捧主唱玲花的唱功。
然而,十年前可不是这样。
首先,你来听段音乐:
有没有感觉是自己的手机响了?这是凤凰传奇的代表作,曾经是很多人的手机铃声。但这首歌最火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避之不及,生怕被人认为是他的手机铃声。为什么?因为一个字:土。在十年前,凤凰传奇就是“土”的代名词,是广场舞代言人,是上一代人的心头爱,这自然不受年轻人待见:我们这么有个性有品位,怎么能跟爸妈听一样的音乐?当时,人们还给凤凰传奇的歌发明了一种风格,叫“农业重金属”,足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待凤凰传奇的态度了。火那是真的火,而瞧不上也是真的瞧不上,处境很是尴尬。不过时间总是很奇妙的东西,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念旧的情怀给过去的事物都套上了一层美颜滤镜,凤凰传奇成为了年轻人回忆往昔的最好切入口,变成了一种经典。
可能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文化现象,有高雅的、高品位的作品,也会有通俗的、烂大街的作品,当时被人瞧不上的作品,也许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发酵,会成为后世人们口中的“经典”。我们今天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位宋朝的“凤凰传奇”:柳永。《风雅·宋》宋词围读活动,今天开始,我将带你走进柳永的文学世界。
刚才我说,柳永是宋朝的凤凰传奇,也许这样的比喻不太贴切,毕竟风格差异太大。而且很多人会说,柳永的词多优雅、多高级啊,怎么能跟凤凰传奇的歌相提并论呢?这就带着后人的滤镜看前人了。不得不说,柳永的作品在他所在的时代,的确是非常流行,但也不太入那些文人士大夫的眼,被看做淫词艳曲,不入主流。我有一例为证。
有一次,柳永去面见当时的高官晏殊,晏殊问他:“贤俊作曲子么?”这话有点讽刺,意思是说,你这个人还算得上贤俊吗?要不怎么写那些歌楼酒馆里的曲子呢?柳永不乐意了,心想,你晏殊不也写这些曲子吗?有什么资格说我?于是回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我和你一样写这些曲子啊,瞧不起谁啊!事实虽然如此,但在晏殊眼中,自己写的和柳永写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晏殊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此话一出,柳永也无从应答,自觉理亏,就退下了。
这就怪了,柳永写的那句词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被晏殊瞧不起呢?
这就要从柳永的人生经历说起了。
为了讲清楚重点,我就从柳永的三个称谓说起。第一个称谓是“柳三变”。这其实是柳永的本名。柳永原名就是柳三变,家中有两个哥哥,分别叫柳三复和柳三接,后来柳三变体弱多病,父亲希望他长长久久,才改名为“柳永”。柳永出生在一个有着儒学传统的读书人家庭,受家庭氛围影响,柳永的志向就是考科举、当大官,光宗耀祖。柳永从小便展现出极强的创作才华,在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他写的词总能流传广远,深受喜爱。然而,这些并未给柳永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科场中的他屡屡受挫,给他很大的打击。
终于,他忍不住了,写了首词《鹤冲天》来泄愤。其中写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白衣卿相”自此成了柳永的代名词。“白衣”,就是没有做官的平民,柳永说,哪怕我不做官,也与你们这些卿相比肩,可见其才情与自负。没想到的是,原本是发牢骚的词,结果写得太好了,又被传了出去,他的粉丝们口口相传,传遍市井大街,越过高高的宫墙,一直传进了深宫之中,被皇帝宋仁宗听见。仁宗皇帝大为不悦,心想:好你个柳永,既然你把科举功名看做“浮名”,那我就成全你,以后都别想当官了,填你的词去吧!去换你的“浅斟低唱”吧!看来科举之路就此断送。可以想象,柳永该多么失望沮丧!干脆,自暴自弃得了!于是“日与狷子(狂狷不羁之徒)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流连”,过着这般放浪不羁的生活。高歌痛饮后,柳永就为歌伎酒女唱的歌曲填词,署名就叫“奉旨填词柳三变”。
也就是这个原因,当时的达官贵人对于柳永就有一种成见,认为他的作品不入流,只有那些市井中人、不读书的人才会喜欢。说他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以俗为病”。甚至还有人说他的词“媟黩”,也就是淫亵的意思。
其实,当时的文人填词,也多以闺中女性为写作题材,但区别在于,文人大多写家中女子,或是借女子形象作为象征,构筑一种艺术形象,词作中渗透出一种人的品格和修养的境界。比如晚唐文人温庭筠写的那首最著名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再如欧阳修笔下的“越女采莲秋水畔”,美如艺术品。这个女子并非是现实中某个具体的女性,也并非烟花柳巷中的俗人,而是作者人格世界中的一种艺术投射,是象征化的形象。
写到柳永这里就变了,他写的女性真的就是现实中的女子,而且是勾栏瓦舍之中阶级层次较低的歌伎酒女,这就是被很多人讥诮、诋毁的原因所在。
除了所写题材不被文人士大夫看好之外,柳永的作品被人诟病还有其他原因,我们再讲解得深入一点。
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什么叫境界?就是用意象和画面构筑和投射出的人格和修养。我们以最擅长营造境界的秦观为例,他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简单的八个字,好似只在写眼前之景,但心中的失落与迷茫、怅然与叹息,都力透纸背,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这是古代文人追求的文学境界。情感如果太过直白地被表现出来,就显得浅薄和粗鄙了,总要“犹抱琵琶半遮面”才好。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很懵,那我就再举个浅显的例子。传说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做老师的时候,请学生翻译一句英语:I love you。这么简单,学生脱口而出:翻译成“我爱你”。夏目漱石说这样不好,他给出的答案是:今夜月色真美(今晩はお月さん)。你看,境界就出来了。“我爱你”太过苍白,其中的情感一眼便望到了头,没有回味的空间和余地;“今夜月色真美”就不一样了,将美好的情愫寄托在月色上,颇有《诗经》比兴的效果,给人画面感和回味空间。
明白了这一点,再来看柳永的词。我们就以前面晏殊提到的那句为例。“针线闲拈伴伊坐”,出自柳永所写的《定风波·自春来》。这首词说的是,女子跟他所爱的人说,我后悔当初没有锁住你的马鞍,“悔当初、不把雕鞍锁”,让你老老实实待在书斋里,每天读书写作就好了,这样就可以“镇相随、莫抛躲”,可以一直追随着你,不让你抛弃我。那你读书的时候我干嘛呢?“针线闲拈伴伊坐”,拿个针线干活,坐在你身边,陪着你,“免使年少光阴虚过”,不要让年少时光白白度过。你看,我就这么翻译一遍,就把词中表达的情感全部讲清楚了,毫无读者回味和赏玩的余地,也就失去了文学的美感和境界,变得浅俗了。因此,你会看到,柳永大多写慢词长调,为什么?因为慢词长调的篇幅长,可以淋漓尽致地把情感都铺展完毕,把情感想象空间都塞满,这是如欧阳修、晏殊、冯延巳等文人所不屑、也不能为之的。
那么是不是说,柳永的词作就真的那么不堪、不值一读呢?当然不是。柳永对于宋词的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嘉莹评价说:“柳永把他志意的追寻和落空,结合了外边高远的景物,这才是柳永词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特色、最大的一个好处。”“他把词里的感情从‘春女善怀’转变成了‘秋士易感’的感情了。”这些评语又如何理解呢?我想,我们都可以从柳永的代表词作《雨霖铃》中找到答案。下集,我将集中为你解读这首千古名作,让你感受柳永心中的失魂落魄。
今天的最后,送给你余光中极美的一首现代诗,《绝色》,请你来品一品,这首诗好在哪里。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我们将每两天推出一集,文稿全部原创。
下一集,我们继续讲柳永的词《雨霖铃·寒蝉凄切》。
文稿 严鼎
录音 严鼎
制图 张金香
统筹 孟滕玲 张金香
音乐总监 曾力佳
标签: 柳永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