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朋友了解柳永的八声甘州,上课用,怎么讲?

非凡网 34 0

  需要讲的太多了,建议你看看大学语文的教材和辅导教材,还有很多要写给你的,实在懒得打那么多字了!见谅!

【作者简介】

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兰干处,正恁凝愁!

潇潇——雨势急骤貌

一番洗清秋——经过一番暴风雨的洗涤,成为凄清的秋天

关河——山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木凋零。

苒苒物华休——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颙望——抬头呆望

淹留——久留他乡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开来的船当作爱人的归舟。

【简析】

  潇潇暮雨,洒遍江天,直洗出一片清秋天地。雨过后。渐觉霜风凄紧,秋意一阵紧似一阵。词人独立高楼,极目远望,关河冷落,夕阳残照。

  风雨过后,到处红衰翠减,韶光休矣。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似与词人默默相对。

  不忍登高临远,因故乡邈渺不可见,而望乡又总使人归心难收。更遥想佳人,此刻亦独立妆楼举首凝亡命望,多少次天际识归舟,总是一场空!美人迟暮之悲,和红衰翠减之悲,亦打成一片。

  佳人又怎知道,此时此刻,我与你正一样凝愁相望!

柳咏的《八声甘州》是作者宦游他乡,清秋怀乡之作。词的上阙是写景,下阙抒情,脉络及其为清楚。

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是这首词的一大艺术特点;而词中“登高临远”四字,则打通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地贯穿线索。

  请据此理出全词写景抒情的的层次。

这是一首柳永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此人倾吐了萍踪漂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苦闷,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全词情景相生,笔致阔大而婉曲,特别是“想佳人”一段从对方着想,为柳永慢词惯 用的技法,世称“柳七家数”,或“屯田家法,”此词堪称典范。

  这首词是柳永的名作,写羁旅行役、思乡怀人。上片写登楼所见之秋景,凄清寥廓。下片写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抒情婉曲。本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是柳永的代表作。上片写登楼所见之秋景,凄清寥廓。下片写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抒情婉曲。开篇单字领起,“对”字用得精当有神,振醒全篇。

  即全词均是作者的所见所感。暮雨是大背景,“霜风凄紧”三句由远及近,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苏东坡盛赞此三句,认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是处”二句描状衰残之景以烘托人之离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用拟人法衬游子之忧伤,又暗转下片。只见江水东流,而游子不能东归,只能眺望而已。

  下片抒写对佳人的思念之情。共有三个画面,游子登楼怅望,忧思百端;“想佳人”三句则是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结尾再回到自己一方来。这样,由此及彼,再由彼回此,回环往复,抑扬顿挫,抒情效果极佳。这首词气象辽阔、声律雄浑,在凄清苍凉之中蕴含着高远悲壮之音。

不知道。

标签: 八声甘州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