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他艳情词中的人物平庸情感俗气,自然会遭到封建文人一致的藐视,这就像当时的读书人瞧不起下层人民一样。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指责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小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柳词格固不高”。连李清照也认为柳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苕溪渔隐丛话》引)。
柳词的第二个主题是“宦情羁旅”。这方面的词主要是写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情怀,对人生的一种深沉的幻灭感:
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何事,谩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凤归云》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个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跃。游宦区区成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
即使是对柳永艳情词看不顺眼的人,对他的宦情羁旅这方面的词也不敢小看,并把它们尊为雅词。宋翔凤《乐府余论》说:“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八声甘州》中的名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认为后三句不减唐人高处。
人们往往把柳永的艳情和宦情这两个主题割裂开来,其实二者在柳永身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对封建正统价值观的怀疑和否定,对传统所赞美的人生道路的厌恶和反叛,对读书—做官这一人生模式的舍弃。他已没有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知识分子如李白、岑参、杜甫等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那种向往功名意气的博大怀抱,他喜欢和陶醉的不是立功塞外,而是闺房的温柔与消魂。柳永在某种意义上是贾宝玉精神上的兄长,他身上显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征兆。他在[传花枝]一词中说: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peng兵嗽,表里都俏。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取活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淹通著到。
在北宋最繁荣强盛的时期,它的后代仍然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全副本领使在花巷柳陌之中,甚至以“风流才调”与“追欢买笑”自负,可见封建社会已快要山穷水尽了,柳永与贾宝玉只有一步之遥。柳永的兴趣、追求说明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价值观念已不能维系人心,封建社会的大厦倒塌的日子还会太久了,这就是柳永词深刻的意义之所在。对稍后晏几道也应作如是观,他的人生追求与柳永十分相近,读读他的词有助于加深对柳永的理解,如[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当然,柳永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它的艺术价值奠定的。在词体及其表现手法上他都有所开拓创新。在他之前词的体裁主要是小令,柳永使慢词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使词反映更为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其次是创造了慢词铺叙承接的结构手法;再次是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化。现在我们就结构和语言作一些具体分析。
标签: 柳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