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一生的悲剧,在于和这两个陌生男人的较量

非凡网 52 0

柳永一生的悲剧,在于和这两个陌生男人的较量-第1张图片-非凡网

新近读到的一首宋词,唤作《凤归云》。其辞曰: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好事者如我,无端将它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正值深秋时候,雨后西郊,爽气凉透。小径夜阑人静,阵阵寒风满衣袖。天边星斗已残,树梢边流星散落。倏忽拂晓鸡鸣,初阳渐起,山路迢迢人蹉跎。

汲汲东奔西走,缓缓光阴流过,都只因,微名薄利误人多。到头来一事无成,徒然叹奈何。抛掷白云山泉,沦陷俗世红尘,空将壮怀尽消磨。幸有前贤唤我,满载一舟风情,正宜五湖泛清波。

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大词人柳永。而这首词的情感主旨,是我早已惯见了的那一种: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宦海倦游之情,以及相伴相承的归隐江湖之志。

虽然我也喜爱他的《雨铃霖》《望海潮》《八声甘州》等词作, 欣赏“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等脍炙人口的词句,亦甚同情他“奉旨填词”“白衣卿相”的遭遇,但不知为什么,此次面对他这首之前未曾耳闻的词作,面对词作里一如他作的怨怼之情,我却觉得有些兴味寡然,甚至想说一句——“我不喜欢”。

柳永一生的悲剧,在于和这两个陌生男人的较量-第2张图片-非凡网

是的,我不喜欢这一首,更请容许我如此大胆放言,想要读懂柳永,或许该从他那首很有些“夫子自道”的长篇词作《戚氏》谈起: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这一首为柳永首创的慢词,篇幅达二百一十二字,凡三阕,堪称宋词中数一数二的长调。从内容上看,词作围侥一个逆旅之中独宿的行人, 以时间变化为脉络,来写他的所见、所思和所感。于背景而言,词作地点是湖北江陵,词人已是年过五旬,而正值外放荆南之际。一想到自己屈身下僚,为官僻远,任谁都忍不住要牢骚几句,以至语丰又情长了。据说词作传出后,立即获得了“《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盛誉。

柳永一生的悲剧,在于和这两个陌生男人的较量-第3张图片-非凡网

窃以为,只有细心而又耐心地读懂了这首柳词,才可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柳永其人。至于那些世人传唱度极高的诸如《雨霖铃》之作,更多的意义在于彰显柳永过人的才气。而当我们详解了《戚氏》之后,或许可以将柳永一生的悲剧,别样地归结为他与两个陌生男人的较量,也即,一代才子与大宋两代皇帝的较量。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约25岁的柳永(其生卒年犹待考)首次参加科考。当时因为宋真宗已经有旨——“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谴之”,柳永似乎天注定般落第了。他一气之下,写就轰动一时的《鹤冲天》,痛快淋漓地抒发对朝廷科举的不满,倾吐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气倒是出了,但却因此落下轻狂之名,由此开始了命途多舛的一生。

宋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如是写到:“柳三变,字景庄,一名永,字耆卿,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獧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打着“奉旨填词”金字招牌的柳永,开始了流连秦楼楚馆、日夜笙歌的羁旅生活。当时,他的词作既能翻陈出新,又兼词艳情深,因而在教坊勾栏很受欢迎。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这样描绘:“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可以说,当时东京城知名的歌妓,都竞相趋奉柳永,以得到柳词为幸事。

宋真宗于1022年崩逝。算起来,柳永在真宗时代生活了25年。在这段时间里,后来著名的文臣范仲淹于1015年中进士,名相晏殊更是早在1005年约十四岁之时以神童召试而赐同进士出身。对于这些晚生而先达者,柳永只能默默羡慕着,静静等待着。

真宗之后继位的是仁宗皇帝,他在位长达四十二年,不独享位时间冠于两宋,而且被公认为是那时最好的皇帝,一个“仁”字当真名副其实。揆诸历史,仁宗时代考中科举的著名文人,当真是群星璀璨,计有宋祁、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曾巩、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柳永便是在仁宗景祐元年(1034)考中进士的,然而他已是年近五旬,而且,这功名是来得着实不容易。

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了这样一段公案:“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

似乎,仁宗皇帝从他父亲那里接过的,不单是江山社稷,还有对柳永的厌恶之情。

柳永一生的悲剧,在于和这两个陌生男人的较量-第4张图片-非凡网

其时在此之前,柳永一直在科考路上努力奋斗着。虽然他为人轻狂,常常在青楼里偎红倚翠,但他并未放弃读书人惯有的青云之志。譬如,天圣二年(1024年),趁着仁宗初立,柳永再次赴京科考,结果是再次落第。而与之前所不同的是,此时他可谓声名狼藉,饱受读书士子的白眼与非议。他想留京候考,却又无颜以对世人,想要回归故里,却又难舍风月情场。最后还是因为囊中羞涩,终于决定远离汴京这是非之地。他在与情人于京城都门之外的一场诀别中,泪眼相对,情思洋溢,创作了后来脍炙人口的名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谁能说,“多情自古伤离别”背后,就当真没有对仕途不顺的失望与愤懑?

柳永的好运出现于景祐元年。这一年,宋仁宗亲政开“恩科”,决意对历年来沉沦不遇的士子们放宽政策,为朝廷广招人才。而这一次,柳永终于获“同进士出身”,之后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等地方小官。即便他做到了尽忠职守、勤政爱民,也获得了很好的政声,却因为之前开罪了仁宗,一直难以得到升迁。

对此,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这样解释道:“柳耆卿祝仁宗皇帝圣寿,作《醉蓬莱》一曲: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此词一传,天下皆称妙绝。仁宗皇帝览而恶之。及御注差注至耆卿,抹其名曰:‘此人不可仕宦,尽从他花下浅斟低唱。’由是沦落贫窘。”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也有着相同的记载:“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史官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调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客观来讲,这首《醉蓬莱》用词华美,极力描述皇家气象,自然意在颂圣,以期粉饰太平,即便不能视为杰作,也算中规中矩。但却因其中多处言辞犯了忌讳,柳永又一次触怒了仁宗,也就有了他后来在《戚氏》里面的如斯嗟叹:“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

柳永一生的悲剧,在于和这两个陌生男人的较量-第5张图片-非凡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惊才绝艳的柳永,其一生可谓成也因词,败也因词。

柳永的大半生履历,寄身于脂粉,飘零于江湖,所以他是士人群中的登徒浪子,帝王眼中的不经之臣。他与众多风尘女子的相依相偎相伴相知,才真正称得上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约皇佑二年(公元1053年),柳永病逝。据宋人笔记所言,他殁于名妓赵香香家。然而此时的他,既无家室,也无私产,最终还是一班名妓感念于他的才学和痴情,合伙凑钱为他安葬。据说出殡之时,东京城的妓女们几乎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段逸闻,后来被冯梦龙编入《喻世明言》之中,隔空为他续上“众名妓春风吊柳七”这样一出才子佳人的传奇浪漫故事。

只是,到如今九百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兀自带着许多浪漫情怀吟咏着“衣带渐宽终不悔”此类名句的时候,我总以为后面其实应该接上的那一句是:“漫言消得人憔悴”!

柳永一生的悲剧,在于和这两个陌生男人的较量-第6张图片-非凡网

作者简介: 姜建发,八零后,荆州人,现执教于宜昌市秭归县一中,教师。文学科班出身,师范系统修炼。为人温而逊,做事细且谨。课上滔滔悬河,平居讷讷少语。教书十二载,惟有日日与字词句篇角力,岁岁同诗文辞赋亲近。偶然作笔耕,大抵自娱自乐,或可博同仁一哂。教书读书之余,积书满架,藏得万卷,于春秋晨昏之际视作多情故人。此外并无诸多雅好,常有远游访古之念,若能买舟东下,自是传奇一篇。

标签: 柳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