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文人,基本上没有几个是真正的淡泊名利的。他们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抱着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梦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生活,通过科举考试,一考成名天下知。这算是文人从政的正常渠道,还有一些不通过科举考试,通过假装隐居的方式获得名利,总之,淡泊名利的人基本是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淡泊名利,大隐隐于世的,另外一种是各种求名求利的方式和途径都失败的时候,假装与体制决裂,假装淡泊名利的人,其实他们的内心,燃烧着追名逐利的熊熊烈火。宋代词人柳永就是如此!
柳永的失败的人生,从一首词开始。
柳永少年时就有才名,乃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因此,他从小就养成了自负、轻狂的性格。少时进京赶考,他以为不是第一,起码也能够金榜题名,然后花团锦簇地荣归故里。但是命运就是这样,不会让你天遂人意一帆风顺,否则上帝也会失业。这一次,柳永折戟沉沙名落孙山。柳永写下了《鹤冲天》,正是这首词给他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这首词里,柳永竟然公开和体制决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所谓仕途一切都是浮云,我不干了,干脆青春作伴,游戏红尘好了。
这首词也传到了宋仁宗那里,其实宋仁宗私下里很喜欢柳永的词,陈师道在《后山词话》中记载,“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每使侍妓歌之再三”,看来宋仁宗不仅是喜欢,可能还有点小崇拜。但柳永分明是在挑战社会主流价值观,于是仁宗很恼火。你这个柳三变,命苦怪政府,点背骂社会,还“暂遗贤”呢。反正皇帝很不高兴,这直接决定柳永的未来。
第一次失败了,柳三变再次踏上科考之路。这次运气不错,柳永过了笔试,马上要进入面试的程序了。一大堆考卷送到了最高主考官宋仁宗的面前,眼前赫然出现的是柳三变的试卷。宋仁宗也是个小心眼,他还记得柳三变的“暂遗贤”呢,于是御笔一挥,“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酌,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皇帝金口玉言,于是柳永的仕途就此戛然而止。反正只要仁宗还活着,柳三变不改名想考上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柳永不甘心失败,于是去拜访当时著名的词人宰相晏殊,没想到晏殊对柳永的那些香艳的词,根本看不上,还讽刺他,搞得柳永很生气很伤心,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在温柔乡风流阵中很是嗨了几年。但柳永还是对功名念念不忘,终于在五十岁左右成为现实。虽然“及第已老,游宦更迟”,他仍然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干劲。
所以,柳永的风流是被逼出来的,柳永的淡泊名利显然也是假装的!没办法而已!
标签: 柳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