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果宋朝词人排名,柳永能不能排第一?前言两宋词人众多,优秀的词人中,柳永是早期的名家之一。特别是他对于长调词牌的开拓,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但是,如果要排名的话,先不说标准与规则,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把苏轼辛弃疾列为前两位,而不是柳永。
一、柳永的贡献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在南唐走过监察御史,入宋以后,做过县令等官职。南唐的中主李景和后主李煜,以及三度拜相的冯延巳都是词史上的重要人物,对柳永自然会有影响。
柳永对于宋词的发展有两个巨大的贡献
其一,是大力创作慢词长调。唐朝五代以至于北宋初期,词人们以小令为主。而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后人区分时,大致把58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多余90字以外为长调。
如果没有柳永,可能就没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和辛弃疾的“更能消几番风雨”了。
其二,柳永精通音律,因此他有自己创作曲调的能力。好比罗大佑、李宗盛,既能够写词,也能够作曲,至于他自己唱不唱就不清楚了。
大多数词是写给歌女的歌词,因此以婉约为本色,豪放词是少数。像李煜那样的亡国之悲更少,不过在靖康之变以后,南宋词中多了很多爱国主义的因素,这是柳永词中看不到的。
柳永的短处主要在于内容上的局限,他多写羁旅情怀、男女情感,另外还有不少低俗艳俗的作品。因此常常被士大夫所鄙视。而且亦因此在仕途上受到打击。
在婉约词人中,柳永和后世的秦观、周邦彦、姜夔等人相比,占据了一个先发的优势,他可以算是宋词的拓荒者,这是他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苏辛的地位说起宋词来,自然少不来苏轼和辛弃疾。苏轼几乎以一己之力为豪放词赢得了地位,但是在早期,他也为自己这种词风是否为世人接受而忐忑。俞文豹《吹剑续录》中记载,苏轼填词后,问旁边善于唱曲的幕僚,自己与柳永相比如何: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柳永在当时的影响力,也反映出开拓的难度。不过苏轼的这种词风渐渐受到认可,他自己以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豪放词。
宋朝人自己评价苏轼豪放词的开拓之功: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宋胡寅《酒边词序》)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
苏轼在政坛和文坛的地位,都比柳永要高很多,影响力也大很多。
辛弃疾则文武双全,一心有志恢复,可惜终其一生也没有如愿。辛弃疾一生致力于填词,现存词六百多首。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这是苏轼豪放词中,所缺少的因素。
苏轼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婉约词数量并不少,无论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还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都是婉约词中的精品。
辛弃疾与苏轼都有不少追随者。南宋很多有爱国情怀的词人,都被归为辛派词人,例如陈亮、刘辰翁、陆游、刘过、刘克庄等人。
结束语柳永和苏轼、辛弃疾,在宋词史上都有重要的贡献。评价唐诗,都把李杜放在一起,评价宋词,人们往往把苏辛放在一起。这其实也是对于他们地位的认可。
俗话说文无第一,宋词中的优秀词人,一定要评选出一个第一人,总会存在争议的。二晏、欧阳修、张三影、红杏尚书、秦观、贺鬼头、李清照、朱敦儒、白石道人、张孝祥、刘辰翁、周密、樱桃进士、张孤雁.......估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粉丝。
@老街味道
标签: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