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开挂的人生需要解释

非凡网 54 0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这个神童就是晏殊

1、

张知白是北宋仁宗时贤相,在其推荐下,14岁的晏殊参加廷试。

廷试始于唐朝,因举行于廷殿之上得其名。

晏殊:开挂的人生需要解释-第1张图片-非凡网

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今日之高考,参赛者有1000多人,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到两鬓斑白的老学者,都是经过会试甄选的优秀知识分子,是三日连考逐场淘汰、闯入科举游戏最后一关的高级玩家,主考官还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阵容豪华,氛围肃穆。

这种情况下的考试心态就很重要了。

“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淡定的心理素质和过人的敏捷才思让晏殊得到皇帝青睐,赐予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宋代进士分五甲,同进士出身是第五甲。虽不是第一、二甲,但在平均年龄29.6岁的宋进士人群中,14岁的晏殊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了。

两日后是复试,PK进入下半场。

晏殊发现“欸,我私下曾经作过考题中的赋啊”,于众而言这神助攻的际遇,当面不改色绷住,心里大笑三声才是。

然晏殊不是,“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是的,这货绝不是傻,这是来自学霸的自信,是品质上的诚实不相欺。

皇帝一听,这个boy真是real耿直啊,完全始于才华,陷于品格!

立马任命了一个秘书省正字的官,这是晏殊进入仕途的开始,此后,又升集贤校理,太常寺奉礼郎,入使馆,仕途坦荡。

这种耿直其实就是诚实,一部分是来自真才实学的底气,一部分源于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不屑于投机取巧来获利,即便殊荣在前也要求自己才位相称,实乃心性淡然,年少德高。

二十八岁,真宗帝钦点晏殊为太子讲官。

晏殊:开挂的人生需要解释-第2张图片-非凡网

太子是未来的天子,为太子选拔人才必然要学位高人品好方可。

大臣们表示一脸懵,当时晏殊只是翰林院的一个小菜鸟,大部分人还不知道是谁,何以就被圣上相中了呢?

皇帝说:“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说大白话就是,我听说最近各部门领导都喜欢开开party旅旅游,业余生活相当丰富嘛,但晏殊不是啊,人家和兄弟闭门读书呢,思想觉悟高的好青年啊!”

沈括《晏殊初仕》记载“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宋与契丹缔结澶渊之盟后,北宋的社会环境是比较太平祥和的,朝廷准许臣僚去市楼酒肆嬉游宴饮,精神和娱乐生活都是很丰富多彩的。

真宗认为,如此环境里能潜心读书,颇有几分遗世独立,出尘不染的意思。

上任前需面圣谢恩,耿直boy晏殊又上线了:“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皇上这是个误会啊,不是我不想和众位小伙伴愉快地玩耍,我也想参加一下party踏个青旅个游喝喝小酒什么的,只是囊中羞涩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谁不去啊!

真宗皇帝又乐了,真乃一股清流啊,就喜欢你这种耿直型选手!

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晏殊的诚实使其在复杂的官场政治中显出难能可贵的率直淳朴可爱,愈得皇帝赏识,后不断委以重任。官至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时,晏殊才35岁,可以说是开挂的人生了。

晏殊:开挂的人生需要解释-第3张图片-非凡网

2、

有人会觉得,我若是有晏殊的天赋和运气,也可以有自己的成功人生。

真是如此吗?成功固然需要天赋和运气,但若少了勤奋认真也是枉然。

晏殊是一个做事情很认真的人。皇帝每次接见晏殊问及政事时,他都会用巴掌大的小纸片以蝇头小楷书写意见,等到答奏完毕后,连同底稿一起封好呈交皇帝。

这般缜密严谨的作风,实质上是做事态度认真的体现。

我们今天说的“所谓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认真做事的人会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尝试用更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慢慢地在实践中有更多的积累和收获。

另外一点是勤奋,晏殊由于没钱没去嬉戏游乐,但也没在家睡觉发呆刷抖音,而是“闭门读书”,不浪费光阴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学识见闻,内心充盈才能洒脱恣意。

晏殊的勤学是贯穿一生的。

晏殊:开挂的人生需要解释-第4张图片-非凡网

欧阳修《晏公神道碑铭》有载“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

宋祁《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宋史》本传:“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从后人评价中可以看出,晏殊是当之无愧的高产文人。

虽然以小令传世,大部分诗集已湮没于历史的烟波里,但这诗作量绝对能进历史名人诗作数量PK榜前三了。

凡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凡人尚且如此,况神童乎?

晏殊能诗擅词开创北宋婉约词风,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取得如此高度的文学成就除了天赋、运气,不得不说是得益于其认真勤奋。

3、

晏殊对人诚实,对政事亦是耿直。

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35岁的晏殊因“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得罪了刘太后。

《宋史张耆传》有言:“章献太后微时尝寓其家,耆事之甚谨。及太后预政,宠遇最厚。”

章献太后就是刘太后,刘太后是具有政治才干的人,彼时仁宗帝年少才15岁,在经历天禧党争和罢相丁谓之后,朝政实际由刘太后执掌。

刘太后落魄时曾住在张耆家中,并且被好吃好喝招待周全,确是有恩于刘太后的。

晏殊:开挂的人生需要解释-第5张图片-非凡网

晏殊怎么看?

“what你要让张耆做宰相?简直太不靠谱了好吗?报恩也不能不顾社稷好吗?这个人除了会奉承领导贪污受贿还能干点啥?人品都有问题好吗?”

刘太后不爽了:“小样敢说我娘家人,你等着!”

得罪当权者结果可想而知,两年后(天圣5年,1027年)被刘太后寻了个错处贬为宋州知州,发配到河南商丘去了。

比起之前仕途的扶摇直上,突然而至的谪降的确不是件开心的事。但晏殊并未因此自怨自艾,反倒思想更为开阔了。

晏殊:开挂的人生需要解释-第6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晏殊初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