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今天来看一首晏殊的词,晏殊的词以婉约为主,偶尔会出现一两句豪言壮语,往往也会归于平淡的快乐和哲理的顿悟。
这样的风格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关,首先从大时代来看,北宋的文人们在朝野的地位,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里最高的,宋朝开代皇帝就重视文人,定下了重文轻武的传统,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所以生活在北宋的文人们有一种从容,就是这种高且稳定的地位所培养出来的。
从他自己的仕途来看,一生风平浪静,官至宰相,还正好赶上了宋朝比较平静的一段时间,没有国仇家恨的逼切,没有切身的痛楚可言,自然而然的,文学作品里带有一种平静而从容的气息。
读他的词,我们读不出后代辛弃疾岳飞那样的激情澎湃,却能从淡淡的造字遣句中体会到词人对于生活细微处的观察,对人生哲理的认知,以及一个盛世宰相的心境。
他的儿子中也出了一个著名词人,也就是第七子晏几道,在北宋的词坛上称为“大晏”和“小晏”,成为一时盛事。
【临其诗境】
今天要欣赏的这首词,写于晏殊一次出外游湖的过程中,正是光芒万丈的夏天,晏殊感受着人世间的生机勃勃,感受到万物向荣的欣喜,于是意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豪迈而豁达的《渔家傲》。词的内容,完美的吻合了《渔家傲》这一主题。
【经典原文】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代: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条分缕析】
这首词给我的感觉,虽然整体的风格上与苏轼有所差异,但是表达的情感与苏轼并无两样。细细品读这首诗,就能感觉出两人的差异所在,苏轼的词中,给人的是一种身处逆境依旧笑傲江湖的豪迈,晏殊词给人更多的,是顺境随心所欲的豁达,人生经历的不同,从词中便能读出。
词的结构很清晰,第一句写时光易逝,在绵绵不断的画鼓声中,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时间啊,他就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催着人变老!
后面一句,是晏殊对此的反应,每一个风和日丽,岁月晴好的日子,我们都要潇潇洒洒,一起高歌长啸!
“神仙一曲渔家傲”,这是我个人觉得最打动人的一句,仿佛能看到晏殊同几位好友高歌畅饮的场景,在这人人皆苦的世间,他们却在享受着神仙的快乐。原因不在于他们的地位,而是悟透人生之后的豁达。
下阕再次由景起兴,此时此刻,绿水悠悠,青天杳杳,向着无穷无尽的宇宙和时间延伸而去,人类短暂的生命又如何与大自然相比,这一辈子如浮云一般,哪里能够一直年少下去呢?
所以啊,就不要再抑制自己酒醉之后开口大笑的冲动了,人世间万事千般,何时能了?唯有等到酒醉懵懂,才是一切繁琐事都结束的时候。
总的来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还是限于魏晋时期开始的对于生命的思考,那时候人们的结论就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到了北宋晏殊,结论依然是“莫惜醉来开口笑”。从中可以看出,文人们对于生命本身的思考并不多,很早的就接触到了终极,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自古以来文人的价值观,就在及时行乐和建功立业上面徘徊着,至于更深处的东西,除却先秦时期的老子,几乎没有人思考过,这一点是我国历史与西方很大的不同之处,掌握着知识的人只知道“学而优则仕”,丝毫不去关心其他的方方面面,近代的衰落,也算是历史的定数吧。
标签: 晏殊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