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歌舞升平,晏殊却在家苦读?在皇帝的询问下晏殊说出了真相

非凡网 50 0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兴起,寒门子弟因而也有了晋升的途径。不过,他们十年寒窗,往往要科考多次才能金榜题名,很不容易。我们常说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就是指科考之难。其实,我们从范进中举的故事中也能明白科考的难处。尽管如此,在这条路上也不乏人才,他们是神童一般的存在,往往在少年时期就能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当官。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晏殊就是这样一个少年得志的传奇式人物。

别人歌舞升平,晏殊却在家苦读?在皇帝的询问下晏殊说出了真相-第1张图片-非凡网

晏殊出生于公元991年,字同叔,乃是抚州临川人氏。他是一个神童,才5岁就做得一手好诗,写得一手好文。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像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一样令人失望,尽管上天已经赐予他天赋,但他还是孜孜不倦地学习。据说,他的声名远播,事迹传到了时任江南按抚的张知白那里。张知白对晏殊特别感兴趣,于是立即到晏殊家中,探探虚实。

张知白来到晏家,说明来意后,晏家便赶紧把晏殊叫过来拜见张知白。寒暄过后,张知白就开始出题考晏殊,他出了很多诗词和对子,晏殊都一一作答,且对答如流,张知白心中暗想:晏殊的才名果然名不虚传。于是,张知白便推荐晏殊进京参加会试。顺利通过会试后,又参加了殿试,也就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当时和晏殊一起参加殿试的人,平均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上,而他才十四岁,在别人眼里,他还是一个孩子。

别人歌舞升平,晏殊却在家苦读?在皇帝的询问下晏殊说出了真相-第2张图片-非凡网

但是,这个孩子虽然年纪小,在才能上却不输给任何人。而且,在整个殿试的过程中,这个孩子的举止十分从容,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个从未进过京见过大场面的人。皇上对他的印象极为深刻,因此直接在朝堂上宣布赐晏殊同进士出身,朝中大臣十分震惊,但是对晏殊也赞不绝口,觉得他配得上这份荣誉。

由于年龄较小,所以晏殊金榜题名后还无法直接入职。他被安排在皇宫里继续学习,又埋头苦读了三年才被任命为太常寺奉礼郎。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官职,属于从八品,官禄极低。北宋时期经济发展快,社会安定,人民的幸福指数很高。朝廷中的文官们下了朝基本上就到处游玩,或者直接在家里开宴会,日子过得很爽快。但是,晏殊却和那些大臣们的习惯不太一样,他每天都只是上班、吃饭、睡觉、读书,基本没有娱乐生活。

别人歌舞升平,晏殊却在家苦读?在皇帝的询问下晏殊说出了真相-第3张图片-非凡网

皇帝知道了晏殊数年如一日地苦读,基本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觉得这个孩子很勤奋刻苦,同时心里又有点心疼他。于是,皇帝便把他叫来,问他说:“别的大臣下朝后都会出去游玩,你为何不出去游玩或参加宴会呢?是不是你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皇帝以为晏殊肯定会回答说自己确实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结果晏殊却说:“启禀陛下,不是我不喜欢出去玩儿,而是我没钱出去玩儿!”也就是说,是贫穷限制了他的活动。

皇帝听了晏殊的回答后,大笑道:“你不但怀有高才,而且如此诚实,朕以后一定要重用你!”晏殊最终官至宰相,他辅佐朝政的时期,大宋朝呈现出一片太平景象,他也被称为太平宰相。这虽是晏殊生活中的一件趣事,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宋朝真的是一个很开放的朝代,文人生活在那个时期真的是很幸福的。

标签: 晏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