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首小令,非常喜欢。其风格清新活泼,意境淡远高超。读它,就像过电影镜头一样,身临其境,境景如真。整首词通过写景、写人、写情、写梦,把人带到一幅极其恬淡、清丽的美景之中,让人去共鸣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就是宋朝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的章法极好。上阕一开始更不打话,直接就写故乡的生活情趣和美好景色——那里潮湿炎热,夏天一早起来,就焚起沉香,听凌晨的鸟鸣;稍后太阳出来,荷叶上残存的隔夜雨迹一下子就全干了,直立迎风,轻盈高举,精神十足。王国维激赏“叶上初阳”等句,谓“真能得荷之神理”(《人间词话》卷上)。人们总是拣最重要、印象最深的话最先说,小孩子尤其是如此,诗人也是如此,他们都不讲什么起承转合、甲乙丙丁。八股章法乃是诗词创作的死敌。
下阕从回忆转入当下,说不知道自己何时可以归去。随后又提起故乡常见的渔舟,在开满荷花(芙蓉)的湖泊里穿行,也在我的梦中穿行。“芙蓉浦”见于唐诗(张昌宗《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箫明月湾。”),这里则用于泛指,如果用以代指杭州西湖也很合适。多么美好的荷花,多么美好的南国水乡啊!
《宋史·文苑传·周邦彦传》载:“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万余言。神宗异之,命侍臣读于迩英殿。召赴政事堂,自大学诸生一命为正。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可知周邦彦青年时代进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一举成名,而仕途并不怎么得意,于是乡愁就油然而生了。但他绝不会主动离开首都还乡,他要留在这里奋斗。他的乡愁只是淡淡的。渔郎的轻舟进入了芙蓉浦,自己这条船也将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了。
标签: 苏幕遮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