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陆游休妻唐婉之事在周密的《齐东野语》、陈鹄的《耆旧续闻》及刘克庄的《后山全集》等书中均有记载。唐婉被休原因有三,一是不嗣,没有生育儿女;二是夫妻太过恩爱,诗词唱和,碍陆游温读圣贤书,求取功名;三是唐婉虽温婉柔顺,却礼数不全,不得姑婆欢心。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三点原因归纳一起,不过是“姑恶”而已,这是陆游与唐婉虽相爱却不得不分离的关键原因。 </P>
<P>陆母不喜唐婉,强行拆散恩爱夫妻。陆游曾多次恳求,且将唐婉移至别园相会,但后被母亲发现,勒令陆游与唐婉不得来往,两人忍痛分手。后陆游娶妻王氏,唐婉再嫁同郡士人赵士诚。时隔六年,陆游因仕途受挫心意不畅游沈园,不期与唐婉及赵士诚相遇,唐婉得夫君之允,送来酒菜慰问,陆游既伤心爱之人别有怀抱,也叹功名壮志未酬,惆怅满腹,遂填词《钗头凤》。后唐婉再游沈园发现了粉壁题词,血泪相和一首词,归家后抑郁而终,香魂别世。陆游与唐婉洞房花烛执手喜相看时,年二十。沈园再遇唐婉时,年二十六。写《沈园两绝》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池非复旧时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七十五高龄,仍念念不忘与唐婉的诸般恋情。 </P>
<P>此情可感亦可哀,感慨之余,觉得陆母这个封建旧时代的女人真是可恨,造就了一起棒打鸳鸯的人间悲剧,甚或有“最毒不过妇人心”之感, 但对陆母我却恨不起来。陆家系官宦之家,祖父是进士及第身份,且著述甚丰,选择儿媳如若不是知书达理贤良之辈,断断进不了陆氏门庭。陆游娶唐婉时,正是十八岁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 后。依此境推之,陆母渴望娶进门的媳妇是人情练达的薜宝钗样的女子,相夫教子,辅佐夫君求得功名。古代婚姻讲究的是孟光与梁鸿式的举案齐眉,如宾之敬(敬比爱重要),而非赵孟頫与管道升夫妇的“打碎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相爱之情。只要能理家,诸事能料理得体,有没有才学并不当紧,唐婉在此应是弱项,纵夫君一人独钟有何益。有没有爱情,于古于今皆可结缔为婚姻,何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当时的宋朝社会风气比较压抑,程朱理学正盛。“百善孝为先”,父母命,如何敢违?父母教,如何敢不从?陆游受的是四书五经为章法架构的儒家教育,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民主自由的火炬与南宋封建王朝隔着近八百年的时空。唐婉的被休与再嫁,陆游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做了挽回。时年二十岁的他,不仅心智尚未成熟到可以借助其他力量保护所爱,也没有可以说服父母左右父母意见的能力。家境优越的他,生活用度各项所需,皆由父母给予。温室中只知求取功名的他,不知有些幸福是稍纵即逝的,需要大力争取、一意维护的。没有机心的他,比不得家境贫寒子弟知人间疾苦,遇难可以想出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年的他尽管身体已长成,行事路径却是个少年,面对已之所钟,采取的是哭泣哀求向父母妥协地姿态,而不知如何表述并达成自己的主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是男人,顺治皇帝是马上游牧民族的后裔,一样情伤,却果敢勇决,因香妃离世而出家五台山,世情俱绝。 也正是当年休妻的幼稚无奈所为,及至后来的再娶王氏两相比较,陆游于世事辗转中才方知年少懵懂时已失去了最爱。沈园再遇,如何不情伤?情之所至,无暇顾及后果,一挥而就《钗头凤》。陆游是诗人,与唐婉再遇时,他还是热血青年,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他能料到唐婉因此词而丧命的后果,断不会题词于沈园粉壁墙上。他宁愿将这种遗憾、郁闷与叹息在夜来的时候,酌成一首田园诗,如那首《游山西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将深情化成无情,甚而明月清风,松间晚照。说是“姑恶”也好,陆游知孝义、心智不成熟也罢,人生也许就是这样的不圆满。无情的既不是陆母强拆姻缘之恶,也不是陆游于情深缘浅之际冒然题诗沈园之举,应该是错了的时空。或是你来得太早,在庞大的错综复杂的命运前,我还没有能力辨识你便是今生的最爱;或是你我相遇太晚,当我们互相知道彼此是最适合的人,却已隔了千层山、万重水。 </P>
<P>绍兴的春波桥上,城南的禹迹寺旁,或许更无情的只是沈园的芳草,远在斜阳之外,翠碧连天…… </P>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黑玫瑰
标签: 游山西村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