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简介

非凡网 64 0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详细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着名诗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他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12岁便能诗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他自幼就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的好学精神,17岁便有诗名。

  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

  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名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的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很真挚动人。

  还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诉衷情》等。

  他的代表作有《诉衷情》、《夜游宫》、《鹧鸪天》以及咏梅的《卜算子》、悼亡的《钗头凤》等。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

  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中年入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

  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

  大事年表:1125年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阴,后字务观,自号放翁。

  (1岁)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职务,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

  (2岁)1127年秦桧为宰相。

  (9岁)1134年逃亡结束,回到山阴。

  (14岁)1138年秦桧又任宰相。

  (17岁)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岳飞被害。

  陆游悲吟。

  (18岁)1142年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20岁)1144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并在这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字蕙仙),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1岁)1145年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则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22岁)1146年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23岁)1147年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

  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24岁)1148年王氏生了孩子。

  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

  于是将女儿嫁于一位当时也很有名气的文人赵士程。

  赵家是皇室后裔,门庭显赫。

  而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赵士程对唐婉很好,是唐家的世交朋友,也是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使她幸福。

  这一年,陆游在母亲的督教下,开始重理科举课业。

  (27岁)1151年陆游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春季游春时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在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28岁)1152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同年秋,唐婉病故。

  (29岁)1153年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

  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秦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31岁)1156年秦桧病死,陆游的仕途开始明朗。

  (34岁)1159年陆游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有善政,受百姓爱戴。

  (39岁)1164年赐进士出身。

  张浚主张北伐,但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

  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

  (40岁)1165年宋孝宗被迫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46岁)1171年乾道六年入蜀。

  (48岁)1173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65岁)1190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

  (66岁)1191年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

  (73岁)1198年陆游后妻王氏病故。

  (75岁)1200年写下了“沈园怀旧”诗: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76岁)1201年赋“梦游沈园”诗: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2岁)1207年作《夜闻姑恶》,诗云: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

  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

  可能暗示其母逼他出妻之事。

  (84岁)1209年再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

  (85岁)1210年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6岁)1211年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在山阴的病榻上与世长辞。

  死前恨写《示儿》总结: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报国抗金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标签: 游山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