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热情好客 ——细数中国待客之道之殇[已扎口]

非凡网 40 0

   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当前环境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从2013年起, 就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力行将厉行节约的作风推广开来。

  厉行节约&热情好客,新风尚与传统的碰撞。中国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待客之道,民以食为天,待客之道离不开吃,有什么好酒好菜尽悉用来招待客人,不能让客人觉得自己不够诚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的《游山西村》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人一以贯之的热情好客。待客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一环,由其衍生出来的饮食礼仪在周代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长期以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物来之不易古人早有认知,但是真正厉行节约确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升,开始逐渐重视勤俭节约,但是在面对接待客人时,勤俭节约迟迟难以开展深入,长期的文化影响与当前时代潮流作风之前的关系在接待客人上似乎有些难以和谐处理。

  厉行节约&热情好客,本质是度的把握。不论是厉行节约亦或是热情好客,这一本质都是好的,但是过于热情好客,一味的以奢侈的生活来衡量,大操大办,反而显得华而不实,招待客人,为的是体现主人的一点心意,在准备时应量力而行,不是准备过度没有把握尺度,而导致没有必要的浪费,厉行节约本着在满足现有需求下不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过于揣测,小心翼翼,亦是太过,中国是一个大家庭,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少不了,正常三餐得以保证,应有的待人之礼也是需要的。

  促进厉行节约,还是要“软硬兼施”。一方面要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作风,在全社会烘托厉行节约的作风,营造勤俭节约的氛围,大力宣传引导,着力从“软文化”入手,让群众产生一个在生活中要厉行节约的意识。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对餐饮浪费的现象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进行遏制,以期让群众知道当前国家对这一作风的重视,厉行节约已是大势所趋,以往的奢侈浪费的行事作风急需转变,唯有顺应潮流,才是解决之道。

标签: 游山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