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迎春
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相思湖诗群”朗诵会,是广西民族大学的一件重要文学事件,是广西诗歌以至于全国诗歌的一次重要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正在试图向世界、向社会宣示着一种文学的讯息:文学没有死!诗歌没有死!
我们需要诗歌!!
我曾经在一篇散文随笔将一年一度的北京大学“未明湖诗歌朗诵会”与远在南方处在边缘化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诗群诗歌朗诵会”,看成一北、一南的诗歌对应是艺术的对应、心灵的对应,是青春与梦想的对应。北京大学培养了像海子、戈麦、西川、王家新等等无数的一流诗人。作为培养人才的大学中文系,我们向社会贡献什么样的诗歌人才,成为一个命题摆放在我们面前。相思湖畔也走出了在国内有着较高影响与声望的诗人杨克。还有在相思湖畔工作过的韦其麟、现在正在从事诗歌教学的诗人鲁西,还有与诗歌相关的一些诗歌理论家,诸如现为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所长的蒋登科先生。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远在天涯、在文学的话语位置被完全边缘化的南宁,也可以在边缘的艺术与文学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出全国一流的诗人。没有什么奇迹不可以诞生。真诚、对艺术的向往、爱心、道义、理想成就了“相思湖诗群”一批年轻学子内心最充实的精神食粮。他们热爱诗意、追求诗意,让生命的诗意与理想、对社会的责任、内心感动的坚守携手共行。
一年一度的“未明湖诗畔”的诗会,吸引了驻京的所有优秀诗人,它已经不在是北京大学校内的一次文学事件,而是牵系着数万诗人的心灵事件,近在河北的许多优秀诗人,为了参加这样的诗歌盛会从河北坐车坐到北京,一睹诗会的盛况。前几天在上海举办的“洛夫诗歌朗诵会”,许多优秀的诗人从浙江、扬州、宁波坐车坐船赶往上海。是什么成就这样的文学景观,是诗歌!一年一度的“相思湖诗群朗诵会”会带我们带来什么?真诚与感动。从策划到举办的过程,我们在没有任何经费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凑钱送请柬、拉横幅、上门请广西文学界与诗歌相关的长辈、前辈,是什么的力量催成这一帮年轻人,勇敢地在自己的世俗人生中种下一颗道义的种子,是诗歌!我们在活动中安排了与诗歌与关联的“多人天琴弹唱”、“琵琶合奏”、“古筝演奏”节目,也正是打通诗歌与其它艺术样式之间的距离,让诗歌回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来,让人们在听觉与视觉之间找到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内心与世界的本相与秘密。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的精神食粮与日常生活艺术化、趣味化最重要的内心表述。这次活动,我们要让驻南宁最优秀的诗人走上人生与艺术的舞台,用诗歌的形式歌唱他们的内心,天啦,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热爱诗歌的朋友,我们不再感到诗歌写作中的寒冷与乏味;这次活动,有理由将成为广西文学界的一次重大事件。广西文学,是 “文化广西”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园文学事件的“相思湖诗群诗歌朗诵会”作为广西高校文化成为广西文化的新生与增长元素。举办这样活动的意义,在于:
一是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海南大学都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诗歌朗诵活动。这是一个大学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它让热爱文学的朋友走到一起。用歌唱的形式呈现年轻人美好心灵,呈现文学带给内心的丰富营养与强大力量。许多大学出版了自己的诗群丛书、北京大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诗人诗选、复旦大学出版社前不久出版了“复旦诗派”丛书,这些都确证了学校当局对文学与诗歌的重视。他们已经融入一个大学的精神场,构成了“人文大学”最丰富的内涵。
二是“文化广西”需要文学与诗歌的繁荣与复兴。广东这几年在诗歌事业上的投入一下子吸引了国内许多诗人的加入,“移民诗人”比比皆是。我们在没有有利条件与经济资源吸引外省的文学力量的情况下,我们重视自身诗歌人才的培养,无疑不说明我们在文化广西建设上的立场与自信。
三是外界对广西诗歌的书写姿态认同一直有所保留。正如广西知名诗人刘春等人认为的,在广西缺少像云南的于坚、南京的韩东这样有声望的重要诗人,所以注定广西诗歌的声音在全国很弱(大意)。此处固且不论这些诗人在诗歌写作的真正意义,但有一定可以肯定的,他们的存在带动了周围一批从事诗歌写作与诗歌活动的诗人。广西没有大诗人。所以复兴广西诗歌的希望,在于1985后这批写作者。他们有着最好的年龄与生命激情,他们接触了完备的文化学习与知性体例,从而形成了较好的艺术判断与鉴赏力与较好的艺术思维。广西诗歌离不开他们,广西文学离不开他们,广西文化离不开他们。通过相思湖诗群的影响与诗歌朗诵会,打通艺术的关节,让驻南宁的高校师生享受一次文化大餐,让诗歌的力量震荡我们内心那种对美对艺术对思想探寻的内心。我们将听到最优秀的诗人原生态的声音。我们将活动更多的节目留给最优秀的诗人。相思湖诗群也仅推出一个代表朗诵。
四是诗歌朗诵会呈现了“相思湖诗群”自身在社会与文学界的勇气与信心、敢于呈现不足。以便在社会与文学接受检阅中找到自我的问题,从而不断谋求更好的进步。这一帮年轻的学生,用文学中教会我们的爱心去感动他们周围的人,文学内外的力量,让人们在现代性、科学、制度、惯例、世故、暧昧的边缘找回生命的尊严,找回久久未曾开启的文学感动,找回我们已经放弃很久的内心冲动,以节制的理性,传达着诗歌与文学的魅力!“相思湖诗群朗诵会”打出一张自我定位与呈现不足的“文化扑克”。正面写着信心,反面写着还需要努力,路还长得很!
“相思湖诗群”已经成为文学界与广西文坛关注的增长点。它是潜力股。因为他们走正道,他们用内心去歌唱生命,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文化的复兴融化在一起。接连《红豆》、《广西文学》、《北京文学》、《湛江文学》推出的“相思湖诗群”诗歌专辑发表,“相思湖诗群”丛书推出的九位诗人,多少说明了他们在诗歌写作上的信心与力度。广西民族大学有着较好的“人文传统”,历来重视文学创作,似乎给这样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一个大学依凭这样的人文传统,依凭这样的精神资源,这是诗歌、这是文学的福运!将来的文学史也许会忘记他们的名字大雁、李冰、黄琳娜、肖潇、侯珏、谭慧娟、胡银锋、、扬群、伍丽云、朱茂瑜,但是,永远没有人忘记诗歌。他们见证了诗歌,他们让诗歌与感动携手并行。感谢文学院卓宁院长、感谢文学院郭经世副书记、感谢艺术学院提供艺术指导的领导与老师,感谢《广西文学》与《红豆》杂志社,感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的领导、老师与他们带来的学生,感谢广西电台、广西各大媒体的朋友对活动的关注与报道,感谢许多无法用“感谢”能表达的名字!历史将记住——一个地点: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201文化演播室;时间:2006年12月29日晚七点。
2006年12月22日
标签: 诗歌朗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