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笔者自认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身心都是经得起考验的。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以明心迹。
大 海
——献礼建党九十周年
如同一片汪洋,不见半点船影
乌云密布笼罩着四周铁壁铜墙
怒涛咆哮着,吞噬一切抵抗的力量
坍塌的不周山,回荡着惨绝的哀嚎
漫漫海怪桀笑着,分享着最后的晚宴
连同那虚无的命运,哭泣着疾痛惨怛
就让那雷电肆虐着狂风暴雨
为这寂寞又疯狂的海域,再添断人心魂的乐章
羸弱的青鸟,从渺远的冰雪世界
衔来火种的力量与信仰
扔进一枚五彩神石,漾起丝丝涟漪
希望的曙光烛照着海底世界
悄然沸腾着,盈溢生机的土浪
火山口酝酿着下一个轮回
在海谷,在暗礁,在一切不堪重负的地方
凝聚着穿透云霄的目光,积蓄着刀破浆迸的渴望
一丝裂天补地的意志弥漫着
生命的芽儿破土的芬芳
在风雨雷电交加的压抑里
冲天的红色巨浪挥舞着镰刀
收割着满天的魑魅魍魉
呵,这一片红色镰刀的海洋
以龙腾的姿态,席卷整片海域
化身勇士、开拓者,荡平怪群、荆棘
誓还人间乾坤朗朗
血红的太阳冉冉从海面升起
久违的阳光,映照海面灿烂辉煌
火红的日子燃烧着激情的岁月
回肠着穿越千年的昂扬
在这鲜红的海空上璀璨光芒
诸葛祈来的东风,吹皱古老的遗迹
送来万众一心、齐头迈进的大潮
梦想着飞天更进一步,再架一座飞渡横跨海天
奔驰着呼啸而来的列车,超越惊涛拍岸的巨浪
弯曲的路
恰似滚滚海面激起的一抹浪花,平添扑朔的厚重
这红色的佐料,与古迹一起酵成辉煌
一曲科学发展的歌,抚平了大海激动的心
从苦难到辉煌,从暴动到平和
你只用了一个眼神
便完成了胸怀坦荡的宽广
挥一挥潮声,挽起三点浪花
作别败落的面貌
以崭新的精神迎接,那依然火红的太阳
潮起再潮落,涛声依旧雄浑
跳动着响应时代的脉搏
泼墨期盼了千年,充溢瑰丽动魄的画卷
迎风一刀斩
声明:笔者不否定并赞同你的一切观点,不讨论、不争论、不解释,笔者仅仅发出一种声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相信你也会是一个包容的看客。
每当看到那些图片,那些河蟹的事件,都会让人疑问:
假设下式成立:
正确的理论路线+中国化的执行+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
党的领导+有待商榷的理论路线+有待商榷的执行手段+有点好运气 = ?
(一)中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如果其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有待商榷呢?在改革开放建设中,采取的手段有待商榷呢?
(三)“和谐”通过十七大,被写入基本路线。“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显然,近几年,我们的社会不和谐了。所以近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在弥补和修正。
(四)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就是,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十多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
(六)而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时什么,发展是硬道理的载体又是什么?显而易见,“一个中心”的经济建设成为人们观念上,生产力发展的标准:经济建设进而发展,那么生产力就是发展了。
(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出自《资本论》)然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教课书,诸多版本有诸多解释。笔者认为这样一种说法更为贴切:生产力就是人类运用各种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八)搞经济建设,创造财富,并不能有效提高生产力。相反,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创造了大量财富。正如,欧洲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和推广,极大刺激了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巨额财富。这并不能说是经济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就像山羊和羊毛,你可以说,正常情况下,地球上的山羊必然长有羊毛,但是,不能证明,长有羊毛的东西,就是山羊,因为还有羊毛毯。所以,设计师本人也在认识和进步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九)然而,一项工程上马后,是很难改弦更张的,特别是这种国策。唯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抛锚、估量、校准航向。“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然而这些前进中的问题,等你收集、讨论、判断、采纳,得出发展的方法后,它所带来的阵痛,人民已经躲进巢穴,舔着伤口结出的厚茧了。
(十)如何评价改革中的得失成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给予了正面回答。“是否以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至少,“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字面上,已经看不到金融霸气了,在意义涵盖上,较唯经济中心论作了拓展推广。然而,在“一个中心”的框架里,“三个有利于”标准沦为事实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标准,它成功的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染上了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颜色,并在观念上,引导民众“先去富裕起来吧”,这不是姓“资”姓“社”的问题了。
(十一)什么是一个中心?全民上下,齐心协力抓经济,百姓生活水平,看经济指标;城市发展,看经济指标;官员政绩,看经济指标。“坚定不移进行经济改革,坚定不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都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服务。然而,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并不直接、明显,费力并不讨好,所以多么清楚直白、干脆断然地理所当然,轻视、忽视甚至抛却二者,直接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发展经济。
(十二)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暗地里做了什么勾当,去南方吧,大多能淘到一桶金。国企臃肿的编制,不利于经济发展,那就手起刀落,统统砍了吧。然而,以现在来看,没有考虑到下岗工人再就业、转移劳动力的问题,这可以归结于时代的局限性,和党在新的道路上,没有经验和没有经验可借鉴。这是上个世纪后二十年整个社会的大时代缩影。
(十三)当一座丰碑轰然倒下的时候,另一座被残缺的竖起,并在制高点,悬挂着经济建设的光环。人们一拥而上,践踏着丰碑,争夺着光环。而此时,丰碑在哭泣。
(十四)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在客观上存在两极分化的可能。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然而,即使国有经济总量、质量都占优的情况下,占总人口绝大部分的人,从事于非公有企业,个体工商业,或者农林畜牧业时(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的是经营方式,并不改变所有制。嘿嘿,哥笑了),这个到底是什么社会?
(十五)贫富差距仍在扩大,两极仍在分化,社会矛盾仍在加剧。拆迁自焚、各种门、崩盘跳楼……金融巨鳄们,和政府在博弈,一方为了经济抛弃不多的社会良知,一方为了经济的繁荣在妥协,在牺牲民众。政府的调控力,在市场房价经济面前,全然非特色化了。
(十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能忍耐、最温和善良的民族之一,当然也是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她的子民,一度只要有口饭吃,所有的苦难、折磨都能忍受下去。只要执政当局,能再让他们穿暖和,他们就感恩戴德,恨不得拜遍所有菩萨了。这是所有执政党的好运气。
(十七)然而单纯的经济中心、不太成熟的操作手法,让社会矛盾、民众浮躁,一切都不和谐起来。于是和谐社会来了。
(十八)和谐社会就是要科学发展,核心在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的矛盾问题,集中解决,是对改革开放过程中,采取措施的总结、改进、校准和弥补。
(十九)在这个灾难都可以是胜利的国度里,只有在小说里看到,上帝不会因为山羊、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差别而改变火车轨道的公仁。关于改革开放的一些事,人们来不及思考,便被呼啸而来的金融震坏了头脑。我想,也许还没到历史寄予改革开放公正评价的时候,但是伦敦奥运会,国人教练无论真假的“我负责”的声音,在提示:这个国家,还有人能够坦诚错误。相信,我们的民众、执政党,都可以正确看待自身,仅仅需要一个契机!
标签: 关于建党100周年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