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诗? 照着写呗。
如何写诗? 写诗需要灵感,她是诗的触媒。二谈感情,诗人要有饱满的情感;三谈想像.....
灵感是一种境界、一种情绪、一种飞跃、一种构思、一种享受感、一种遇和、是一种能力。“直观的、往往是灵感产生的契机,而顿悟则是灵感获致的状态。爱诗朋友,我们应踏踏实实深入生活的基础之上,抱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诗》消得人憔悴”的决心,花气力。下功夫。可以说:不受“踏破铁鞋之苦,就不会得来全不费功夫”;不历“山重水复之险,就不会柳暗花明绝处逢生”;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就不会获得灵感。
灵感是缪斯对夜以继日地苦心追求者的一种酬报。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写出精彩的诗句的!我可是第一个读者哦!!加油!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不写诗歌了
我习惯在每本书的前面写一个题记。题记在我印象当中,与书的主题有关,与书的内容有关,与书的写作风格有关。这个题记,与历史有关,与诗歌无关。也就是说,这本书与历史有关,与诗歌无关。
这个社会能看懂诗歌的人并不很多。尽管诗歌高贵典雅,我也有纯朴善良的思想。
无人阅读,就意味着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经济。没有经济,穿衣吃饭就成了“镜中衣”与“画中饼”。尽管诗歌很美丽,一个想象就能成为诗人梦境中的漂亮媳妇;尽管诗人很伟大,在这个金钱大于感情的社会,你说你是一位诗人,别人很有可能会听成“死人”。
诗歌对别人来说,远不如几滴醋那么有滋有味。他们眼中的诗人,好像是远古时代的一件出土文物,诗歌在他们眼里不值一分钱,文物对他们来说还算负担。对我而言,不讨厌,也能看。我觉得这样一个态度,实在是对神圣诗歌的一种污蔑。
因此,我不写诗歌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激情和梦想是主要原因。当然,也与我的年龄有关。人过不惑,属于年青人五彩缤纷的梦想,年青人那种有想法就有行动、有想象就有创造的激情,早已成为我记忆中一朵带露的玫瑰花儿。感情的挫折,使鲜艳夺目的花朵失去了娇美;岁月的磨练,又使娇嫩欲滴的鲜花蒙上一层灰褐色的皱纹;风雨的侵袭,更加显现出严寒酷暑的冷面无情。
春花成了秋月,和风细雨的宜人景色,变成了枯枝残叶的寒冬腊月。原先有棱有角的性格,原先一触即发的脾气,早已成为一杯女儿红,味更醇,更上口。所谓的人生感悟,应该是油盐酱醋面米柴、娶媳嫁女盖房做生意等等与人民币有关的现实。
诗歌只有真实的感情,绝对没有现实的表白。
这是我对诗歌的片面理解,也是我写诗二十多年的切身感受。也可以这样理解:现在有些年青人,有理想没恒心,有文化没素质。所谓的理想,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谓的文化,更是嘴皮子上的绕口令。要么就是玩弄一些脑筋急转弯,给人的印象好像很酷,也好像充满无限智慧。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像古装戏里的服装,好看不实用,有意古典古典现代人眼睛似的。又好像武打片中的花拳绣腿,真实的背后,隐藏着无数欺骗。也可以这样形容如今的文化,借富人之手,摸闲人之脸。这样的比喻,你应该联想到金钱与文化之间的互相利用。
文化可怜到这种地步,这是孔圣人做梦也想象不到的悲哀。
这种悲哀在晋阳大地表现得尤其突出。山西作家某某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大放噘词,对中国现代文坛旗手鲁迅先生进行人身攻击,说“凡是读鲁迅(指鲁迅作品)多的人,脾气都很大,不光脾气大,连面部表情都变得狰狞可怖”,还说鲁迅的个子“顶多不会超过一米五五”,“个子矮小的人狠呀!”。
他老人家后面这句话儿,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他竟然胡说“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和鲁迅合作搞起来的’”,真是牛头不对马嘴,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嘴脸。
原先还有几位清高的诗人,冬夜读书至半夜,竟然听见窗外有蛐蛐的声音。
——这就是所谓的诗人。孤身骑马走天下,指点群山,满腹诗句。——这就是所谓的诗人。看见一位女人的背影,就想起她如花似玉的面容,就想起她光滑而有弹性的肌肤。——这就是所谓的诗人。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部分诗人也做起“男盗女娼”的勾当,要么跟在“冒号”后面混饭吃,要么跟在“大肚皮”后面拉广告,也有为数不少的诗人披上“地下工作者”的外衣,从事起了新闻采访。
屈指可数的几位“残兵败将”,坚守阵地的同时,也在阵地徘徊观望,去留难定。属于文人特有的那种清高,那种刚直不阿的骨气,早已荡然无存了。小说写成言情,那是为了占有市场,也是为了发展经济;诗歌写成朦胧,则是怕人看懂,以晦涩掩饰其笨拙。仅有的一点散文和随笔,里面又渗透了“日记”的无聊。
最近我听到这样一个说法,有人将诗歌形容为五十岁的妓女:
昔日美景今何在,
满眼红衣无歌声。
偶尔传来一声笑,
回首不见梦中人。
如此的环境,怎能诞生出唐朝李白那样伟大的诗人?谁敢让唐朝宰相脱靴磨墨?有谁敢“天子呼来不上船”?那种不可一世的豪放,谁有?那种唯我独尊的霸气,谁有?那种视圣旨如儿戏的气魄,谁有?如今社会,人民小于人民币的事情,金钱大于道德的事情,你躺在被窝里也是不会想出来的。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怎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
据史书记载,唐朝歌妓在琴棋书画方面,都有极其高的水准,否则不得“挂牌营业”。日本艺妓登台之前,必须经过各种技艺培训,结业后方可登台表演,或与人共舞,或献身于榻。有人说,情到深处人孤独,也更回味无穷。
也有人说,诗歌是自我欣赏的一门艺术,或者说诗歌就是孤芳自赏的盆景,要让它变成满山遍野的红高粱,就必须给红高粱穿上迷你裙,露出肚脐眼,还得学会几句“唉懒吾优”,或“塞优纳拉”。
由题记联想到诗歌,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由诗歌联想到妓女,似乎还有给妓女涂金抹银争地位的某种嫌疑。
我没有这么高尚,也没有这么伟大,更没有为妓女歌功颂德的习惯,只是年青时写过三二首诗歌,现在看来那也不能称之为诗歌,只是将散文里面的标点符号去掉,然后分开段落而已。追究诗歌与妓女之间的联系,在我记忆中好像是在唐朝,那个时代的皇帝也喜欢吟诗赋词。
于是,在皇帝身边围绕着一大圈子文人,互相吹捧的结果,是大家都成了著名诗人。于是,就有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那个时代的诗人也比较有钱,也就是说有钱人闲得无聊没事干,就写起了诗,赋起了词,也可以将才子称之为财子。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应该说是诗歌的天下,诗人的世界。
人常说,诗人吟诗,三分靠才,七分靠酒,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豪放代替了文静,吟诗变成了喝酒,酒杯取代了诗人手中的纸墨笔砚。李白醉酒诗百篇,无酒不成宴,成了无酒不成诗。说起喝酒,身边自然又少不了几位美貌绝伦的歌妓,因为适者生存的原故,歌妓也学会了填词和词韵。
自琢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林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好像描写的就是这方面的情景。
这是我写的,可能对朋友有所帮助。握手问好。
标签: 为你写诗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