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中国芭蕾的经典
——访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黄民暄
辰良
“中国现代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结合西方芭蕾舞技巧和中国时代背景及审美特色,以其红色的革命精神和突破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被称为37年不倒的经典艺术。”日前,在“《红色娘子军》来琼演出”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黄民暄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谈起《红色娘子军》。
曾在《红》剧中扮演第一代南霸天的黄民暄,提起《红色娘子军》,感慨万千,思绪陷入了逝去的年代。
芭蕾舞起源于法国,顶峰在俄罗斯,从民间到宫廷,又从宫廷到大众剧场,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法国路易时期,芭蕾舞是宫廷举行庆典活动才表演的,宫廷里的贵族们都参加芭蕾舞的演出。随着艺术的发展,芭蕾舞经过浪漫时期的变化,产生了《吉赛尔》等浪漫时代的作品。不过,当时的题材多是反映爱情、传说。渐渐地,芭蕾舞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中国的芭蕾舞真正热起来是从50年代开始的。”黄民暄说,50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建立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编排《天鹅湖》《海盗》《吉赛尔》3部作品。后来,北京舞蹈学校独自编排第一部舞剧《虞美人》。可以说,芭蕾舞昰这个时期开始在中国观众心中生根的;许多人一提起芭蕾舞,马上就想到《天鹅湖》,一说《天鹅湖》就又想到芭蕾舞;中国观众了解芭蕾舞是从《天鹅湖》开始的。然而,芭蕾舞进入中国不久,又遭厄运。有人说:“大腿舞,满台跑,工农兵,受不了。”更为可笑的是,有人提出质疑:“芭蕾舞到底该不该枪毙?”广大文艺工作者者都站出来说:“不该枪毙。列宁在1918也看芭蕾舞,还有四小天鹅在跳。”
1963年,国家出台革化、民族化、群众化的“三化”文艺政策。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在这种背景下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该剧分序幕和漆黑椰林、红色根基地、南霸天的庭院、红色宿营地、山口阵地、南霸天的后院共六篇,具有凌厉的风格特征,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创作,日臻完善,多次出国演出,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现在台上的都是第四代演员,男一号洪常青、女一号琼花分别由孙杰和张剑担任。孙杰虽然年轻,但演洪常青已有200场经历,是“中芭”的男一号;张剑曾担任《天鹅湖》《海盗》《胡桃夹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剧主角,1997年在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得金奖。
黄民暄说:“芭蕾舞演员的最佳年龄为二十一二至二十三四岁,淘汰率很高。1993年首次来海南演出的主要演员,都不在台上了。将于2002年1月5日至8日来海南演出的演职人员手还165人,仅演出道具和舞美置景就装了4个大集装箱。这是37年来誉满神州大地的红色经典再次回故乡,回娘家。男女主角的演技,不光是他俩的技术,更是几代艺术家们的结晶。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芭蕾艺术奉献给海南人民。”
2001年12月19日
标签: 红色经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