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编剧刘星和他的“红色影视梦”
2011年3月,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便是央视大戏《东方》。《东方》自3月22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第二天就在全国37个城市获得了收视率第一的成绩。许多观众认为,这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它的出现,将红色题材热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东方》何以获得如此反响?它的编剧又系何方神圣?人们不禁要问。
从文学青年到名星编剧
《东方》的编剧,是国家一级编剧刘星。长期以来刘星一直从事“红色题材”的剧本创作。其中,他编剧的电影《开国大典》、《国家利益》,电视剧《莱芜大战》、《同舟共济》,可谓家喻户晓。
同那个时代的多数人一样,刘星从小就有一个“文学梦”。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有所作为。
1970年,刘星在黑龙江的一个农场上山下乡,当时10多岁的他在《黑龙江青年报》发表了人生第一部作品,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话剧、京剧、电影、歌剧甚至诗歌,他均有涉猎。
同年,部队组织观看前苏联电影《解放》,刘星被派去做电影放映员。一部电影放映长达9个小时,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部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全景式战争电影对刘星的日后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88年,为创作电影《开国大典》,作为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献礼,刘星特意重新观看了一遍《解放》。
由于优秀的剧本,精良的剧组精良,完善的团队,令《开国大典》成为重大题材故事片的经典之作,至今同类题材作品没有超越之作。刘星说:“中国有句古话,‘脚力尽时山更好’,就创作而言,我一直在爬山,也许没有到达山峰,还在山腰,但我瞄准了那个山峰,而且脚力还没尽。我总认为最有希望到达山峰的,一定是大江东去的,为祖国立传的……”
央视大戏《东方》诞生记
电影《开国大典》的成功,一举奠定了刘星在编剧界的地位,《东方》则成为他的又一扛鼎之作。
众所周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到1957年间,新中国发生了很多事,但还没有一部影视作品把这期间发生的史实集中反映出来。如果用老百姓的说法,《开国大典》表现的是毛泽东和他的领导集体如何上天安门,如何打江山的故事,那么,接下来的应当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集体坐江山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东方》的构思。
这是决定新中国命运的7年,这是国家一穷二、百废待兴的7年,没有这7年就没有我们新中国的今天。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影视剧剧本的创作也是如此。作为一部“坐江山”题材的代表剧本,《东方》可谓收放自如。
首先,编剧的创作勇气和创作眼光就令人佩服。1949-1957年这段历史是没有人完整的表现过的,这需要历史性的眼光和气魄,需要高度的历史使命感。
其次,宏大的场面,丰富的剧情。《东方》内容涉及解放舟山群岛、海南岛、抗美援朝、进疆、进藏,以及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订、毛泽东两次访苏等多个观众们普遍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许多故事都是第一次搬上银屏。这需要厚实的历史功底。
然后,个性鲜明活灵活现的人物性格。《东方》生动刻画了正反、大小人物数千人,其中戏中有名有姓的演员就达533人之多,可谓一部人物画廊,塑造这么多的人物群像,这需要对人性有丰富的把握。
这些难关,刘星一个个地突破了。
巧遇天使投资人
《东方》能取得这样的辉煌,不仅与央视一套这样的黄金播出平台有关,与作品的重大题材有关,更与它的艺术质量有关,而这,又是与所有创意、策划、编导和演出人员的努力紧密相关。特别是与它的天使投资人有关。
作为《东方》编剧,刘星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东方》导演和主演唐国强,一个是中国大旗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 颜建国。
颜建国是知名企业家,学者,一个大脑时刻飞速转动的湖南人,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谈起话来铿锵有力,滔滔不绝。
军人出身的颜建国,认为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段岁月,值得用视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2007年12月,颜建国、唐国强和刘星一起聚会,三人谈得十分高兴,刘星提起《东方》的创意,刘星讲起了剧中的一个镜头,他说有一天,毛泽东在香山别墅起了一个大早,这时周恩来走了进来。毛泽东望着东方露出鱼肚白,拿起一根香烟,划亮一根火柴,没有点烟,一直让它燃到手上,周恩来问:“ 你在想什么?”毛泽东答道:“恩来呀,我把天点亮了!”这时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毛泽东 的神态和气派被表现得维妙维肖!
凭着战略投资家的眼光,颜建国有一种直觉,这将是一部很有份量的大戏。于是当场拍板:这部戏我来投资!
短短十分钟,颜建国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很快,他和刘星签订了合同,并支付了首期稿费和相关活动经费。那段时间,三个人都特别兴奋,创意不断迸发,灵感接连爆炸。刘星和颜建国结下了不解之缘。顺理成章地,《东方》的文学剧本杀青了。此后,颜建国又策划了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而《东方》,则引起了更多公司的兴趣,最终投资6000万制作完成。2011年3月,《东方》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很快一路蹿红,在全国引起了一股收视高潮。
谈起《东方》的缺陷,颜建国认为,由于各种原因,1957年的反右,剧中未能表现,在历史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有所欠缺,这是最大的遗憾,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弥补。颜建国透露,除了这部《东方》以外,他还签订了几部作品的合同,如表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表现抗日战争的《东方战场》等等,今后,他将继续为这几部戏而努力,争取让它们早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标签: 红色经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