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等,1254年生于风光如画的浙江湖州,王室后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11世孙。南宋灭亡后,他被举荐在元朝做官,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赵孟頫在新朝做官,难免会引起遗老遗少的非议,他又是个汉人,在官场中常受排挤。
在这种情况下,赵孟頫心灰意冷,退出仕途,归隐田园,专心书画。赵孟频博学多才,在诗文、书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的山水画主要学习了董源、巨然和李成、郭熙两大体系,脱离精勾密皴的画法,参照唐人古、简的意趣,自创新格。
他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厚重工稳、秀润清丽的总体风貌。人物画多保持唐人风范,法度严谨,风格古朴。花鸟画融合郭熙、黄筌二体,兼工带写,不事工巧,清疏淡雅。绘画理论上,他提倡复古,主张“画贵有古意”,崇尚唐人,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的画风。尤为可贵的是,他的画变革了南宋院体格调,开创了元代画风。
他大胆尝试将书法运用于绘画,形成书法和绘画相结合的“书画”,熔诗、书、画于一炉。他枯笔淡墨、浅绛设色,格调疏淡隽逸,着重表现出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赵孟頫山水画传世的画迹有200余幅。《洞庭东山图》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此图描绘的是洞庭东山的景色。
洞庭山位于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分东西两山。东山古代叫胥母山,又称莫厘山,是伸出太湖的半岛。图中东山山势不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有一个人伫立岸边眺望太湖。山后雾气迷蒙,岗峦隐约。湖面微波粼粼,轻舟荡漾。近处小丘浮起,杂木丛生。此幅笔墨从董源的规范中变化而来,柔和流畅的披麻皴和疏密相间的点苔,表现出江南草木滋润的土山形貌。
细密的鱼鳞水纹,写出太湖激滟的水光。山峦和坡石罩染淡淡的石青、石绿和赭石,以花青点染树叶,画面色调明澈清雅。这种浅绛山水是赵孟;顷在唐、宋青绿山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体貌,对元代山水画风影响很大。
标签: 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