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才子,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给你带来过哪些感想?

非凡网 41 0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和张耒、晁补之、秦观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黄庭坚出生于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他在幼年时就特别聪明,书读过几遍就能背诵。据说他的他舅舅李常曾经到他家里作客,从书架上随便取书考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讶,认为黄庭坚将来一定是杰出的人才。

黄庭坚七岁的时候就写下了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第二年,有个同乡进京赶考,黄庭坚又写了一首《送别》:

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

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黄庭坚十三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舅舅李常把他接回自己家抚养。李常是当时有名的大藏书家,家中藏书近万卷,黄庭坚得以博览群书。

北宋才子,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给你带来过哪些感想?-第1张图片-非凡网

治平四年(1067年),23岁的黄庭坚考中了进士,担任汝州叶县县尉。熙宁初年,他又参加了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他的文章在所有的应试者之中最为优秀,被授予了国子监教授一职。留守文彦博非常欣赏他的才能,苏轼看到他的诗文,也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是世上难得的佳作。因此,黄庭坚的名声大震。

元丰八年(1085年),黄庭坚被召入京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苏轼。黄庭坚的妻子是孙觉的女儿,而孙觉是苏轼的好友,秦观的老师。因此,黄庭坚得以拜入了苏轼的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从此,他和亦师亦友的苏轼在诗词、文章、书法等方面相互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绍圣初年,政治风云突变,新党再次主政,被认为是旧党的苏轼再次踏上了流放之路,黄庭坚也被划为苏轼一派。

政敌寻找借口,把黄庭坚贬为涪州(今重庆)别驾,在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但还有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就诬告他枉法。后来他又被移至戎州(今四川宜宾)。

仕途受挫,本就恃才傲物的黄庭坚难免愤世嫉俗起来,他的一些诗词作品充满嬉笑怒骂。在戎州时,他常常和当地朋友诗酒唱和。有一天,他头上插着野菊花,歪戴官帽,拿着笛子在风雨中狂吹,并写了一首《鹧鸪天》来宣泄心中的苦闷和激愤: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北宋才子,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给你带来过哪些感想?-第2张图片-非凡网

当然,和苏东坡一样,面对艰难困苦,黄庭坚也有开朗豁达、积极乐观、诙谐幽默甚至天真烂漫的一面。比如他的这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诗: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崇宁三年(1104年),黄庭坚又被贬到了广西宜州(今广西宜山县)。由于当地官吏的刁难,租不到房屋,他只好栖身在城墙上的一间破败狭窄的阁楼里。

宜州气候潮湿,许多时候都闷热难耐,但黄庭坚照样读书赋诗、写字唱歌。这一年的重阳节,当地官员在城楼上大开筵席。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黄庭坚悄然退出,独立城头放眼远眺,思亲怀乡之情不禁涌上心头。慨然长叹之余,他作了一首《南乡子》写在了墙壁上: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北宋才子,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给你带来过哪些感想?-第3张图片-非凡网

据说这是他一生最后的词作。第二年,黄庭坚就客死于宜州贬所,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诗词书法俱佳,他的词作向来和苏轼并称,他的书法是著名的“宋四家”之一。尤其是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为“山谷体”,他也成了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这首《寄黄几复》是他的代表作: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写于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是他少年时的好友,当时是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的县令。诗里称赞了黄几复的廉正、干练、好学,对他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诗中“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漂泊萧索意味,也可以说是对诗人自己屡遭贬谪的一生的最好概括。

标签: 黄庭坚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