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在题材取向上有什么特点

非凡网 34 0

  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经过苏舜钦、梅尧 臣、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的努力,突出了 诗歌的社会意义,形成了清新刚健的风 格,明显表现在对重大社会政治题材的关注。黄庭 坚却走着相反的道路,着重发展了阐发义理、登临 怀古、咏物寄意、书画鉴赏、交际唱酬和闲适情趣等 题材,人文意象大量增加。

  黄庭坚现存诗1 800 余 首,有140 多首写茶酒食物,近100 首写书画砚墨 之类,还有下棋、读书等内容 。他在创作中淡化 了社会背景,仅早年写过《流民叹》、《上大蒙笼》、 《劳坑入前城》、 《丙辰仍宿清泉寺》、 《已未过太湖僧 舍得宗汝为书寄山蓣白酒长韵寄答》等篇,之后再 也未写过批评现实政治的作品了。

  纵观山谷诗题 材,出现了明显的琐细化倾向,如双井茶、姚花、钟 乳、官茶、石枕、石博山、灵寿杖、团茶、绿石砚、扌柬 芽、玉版纸、饼曲酒、食蟹、萱草、松扇、食驴肠、拒霜 花、帐中香、鸦青纸、烹鹅、食瓜、食笋、瘿木棋局、栽 竹、接花、猩猩毛笔、蒲团、苦笋、密云龙、云涛石、蜡 梅、豆粥、槟榔、碾茶、竹夫人、斗鸡、金桔、蛤蜊、麈 尾、猫头笋、石香鼎、猫儿、宣城笔、黄雀鲊、廷王圭 墨、 银茄、鲜鲫、衲袜、山矾、暖足瓶、文石、新簟、枸杞、 食莲等生活用具、食品、花木之类题材,表现的是诗 人的个人价值取向和生活情趣。

  此外,黄庭坚存在 大量的应酬唱和作品。山谷诗计1 298 题,其中次 韵、唱和、再和、送赠、题赠、戏答、寄谢等即有 879 题,占全部题材的 60 %。

  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引黄庭坚的话:“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宋诗本有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也把写文章的法度用了诗歌创作中,要求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句每段,也应安排得法。

  但这“布置”并不是要试贴那样僵化的格式,村学究的“起、承、转、合”,而是要曲折变化。“奇正相生”,富有法于无法之中,最后达到“无意于文”的浑成之境。我们读黄诗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的思路好象突然断了,上下两句,前后两段接不上榫,这正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一下子转换,场面突然改变,但其中还是有人内在联系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补足它。

  这样,文学就更简炼,诗意也更会蓄。 

(二)讲究修辞造句。黄诗有其特殊的句法,那是从杜甫一脉传下来的。喜欢造拗句。在句子结构上,不按正常的语法规律,把主语、谓语、宾语的次序颠倒,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或把两个意思紧缩在一句中,以使句意曲折,文气跌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其名句“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再次韵寄子由》)、“黄流不解ネ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汴岸置酒赠黄十七》)等,都是佳例。黄诗很重视炼字,“置一字如关门之键”,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七言诗句的第五字,更要求工稳新警。置字有力,句中有“眼”,句子便显得骨格峻峭,全诗为之而生色。

  还要炼虚字,尤重连接虚字的运用,以使行文跌宕有致。 

(三)重视律诗中对偶句的锤炼。对偶,唐人已下过很多功夫,唐诗中有不少工整精美、脍炙人口的对句,宋人想突过它,只得另立新法,别出新意。黄诗的对句,自然生动,有些乍看起来像是散文的句子,毫不似对偶,但认真体味之,则觉字字工切,别有韵味。

  如“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分公俱少年”(《次韵裴仲谋同年》)、“清坐一番春雨歌,相思千里夕阳残”(《和答王晦之登楼见寄》)等。就是所谓的“以歌行之气,运于偶句”了。 

(四)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特殊的风格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

  黄庭坚的律诗,有许多不合“正格”的句子,不按照诗律规定的平仄来组句,“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这种拗句,用得好的,声情并茂,在“不和谐”中更觉其美,如“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题落星岚漪轩》、“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等,我们在吟诵时自会感到其音律的特殊美。

  就这样,黄庭坚苦心孤诣,刻意出奇,用他那“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用他那“以故为新”的句法字法,用他那险拗的音律,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的诗风称为“黄庭坚体”。在扫除五代、宋初柔弱华靡的诗风上,黄庭坚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黄庭坚论诗,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在宋代以至后来的诗坛上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往往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就是继承了黄庭坚的衣钵而变本加厉的。

  黄庭坚过于重视诗歌的技巧工形式,而忽视了文艺最本质的东西——作品的思想内容,所以无论怎样力图推陈出新、练字锻句,把别人惯用的词语、陈腐的调子引剥落干净,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新瓶子装了前人的旧酒。他在文字技巧上越陷越深,有些诗作生硬怪僻,或过于曲折隐晦,以致成为只供少数人欣赏的古董了。

标签: 黄庭坚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