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诗派是以北宋黄庭坚为开山祖的宋 诗主要流派。该派因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 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其主要作者有黄庭坚、 陈师道、陈与义、曾几等人。黄庭坚有他自己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 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浄于庭,怨忿垢于道, 怒邻骂座之为也”。
认为如果诗歌表现了“讪 镑侵凌”的思想感情,那就“失诗之旨”了。 他非常推崇杜诗韩文,但强调的是学习杜韩 诗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把书本知识作为 文学创作的源泉。在具体的创作方法上,他 有两个著名的论点:一是“点铁成金”说。 二是“夺胎换骨”说。
主张在意境、典故、 语言上向古人借鉴,经过自己的熔铸改造, 变化形容而推陈出新,“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以腐朽为神奇”。他坚决反对陈言熟滥。 黄庭坚的这些理论,被江西诗派奉为作诗的 准则。黄诗在当时声誉极高,甚至有人认为超 过苏(轼)诗。
因此,被他的追随者奉为领袖, 成为所谓江西派“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 陈与义)中最主要的一“宗”。江西诗派中另一个在理论与创作上较有 。成就的是陈师道。他与黄庭坚一样,也反对 诗歌的“怨刺”作用,主张“宁拙毋巧,宁 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
他开始崇 拜黄庭坚,进而学习杜甫。他的五律苍坚瘦劲, 七律嶔奇磊落。有些诗,如《别三子》《送内》 《寄外舅郭大夫》等,写得较浅易古朴。陈与义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是 南北宋之交的杰出诗人。他也尊杜学杜,但 直到南渡之后,国破家亡的现实才使他对杜 诗的精神实质有了深入领会,写了不少感怀 家国的诗篇,苍凉悲壮,从思想内容到句法 声调,都颇似杜甫。
江西派其他成员创作成就各不相同,但 都不能与该派“三宗”比肩。由于江西派以 学习杜甫为号召,创作上独具特色,能别开 生面,其理论对于生活狭窄而书本知识丰富 的文人又很有吸引力,因此它不仅能在北宋 末、南宋初风靡一时,而且一直影响到元、明、 清的诗坛。
清末的宋诗派,就是它的余波。 在中国文学史上,江西诗派的确是一个少见 的影响深远的流派。
标签: 黄庭坚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