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黄庭坚(公元1045年一 1105年)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行书和草书中。黄庭坚在学习前辈书法的基础上继续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而独树一帜。
他的行书每一个字都是长横长竖、大撇大捺,而且每个字都好像有一个圆心,而其他的笔画仿佛是从这个圆心放射出来的。这种便被称为“破体”的“辐射式”的字形结构,他突破了晋和唐以来比较流行的那种方方正正、四面停匀的外形,这种既把握了重心,又夸张某些笔画,使他的书法表现出浑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0他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字形的结构笔画欹侧,显得风神潇洒,不受羁束。
他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而是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一个字的各部分常常以相应的歪斜之形配合。黄庭坚的草书超轶绝尘、龙飞凤舞,被世人所称赞。虽然黄庭坚从师张旭、怀素,但他力求创新,不拘泥于古法。黄庭坚善于用笔,他的线条千姿万态,变化多端,常是一波三折,又或轻梢遏云,妙兼数体,圆转卓绝。
苏东坡曾评价黄庭坚的书法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宋代袁文评黄庭坚的书法时说:“字之从水者,篆文作此字,盖水字也。至隶书不作字,乃更为三点,亦是水字,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
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道丽,信一代奇书也。”金代诗人施宜生称赞黄庭坚的草书时说:“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赵秉文说:“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
标签: 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