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的看法对不对。
我认为这不仅是文人的浪漫主义思想,也是诗人对身处环境的最真实描写!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卢纶处于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本身又是才子,深受唐朝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影响,所以他的诗具有艺术和生活的双重价值!
用优美的文字展现浪漫的思想意境,体现深厚的文学功底是文人善用的手法。
文字是文学作品的最基本载体,而如何用精炼、优美的词汇描述出眼前的景象,就是考验作者文学功底了。
在古代,诗词创作都有具体的格式要求。五言律诗讲究的是工整、押韵,能够朗朗上口。
作为唐朝的大才子,卢纶虽然一生怀才不遇,但文学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所以他用“月夜雁飞高”、“大雪满弓刀”来描绘当时镇守边疆的情景,虽然有些夸张,但具有文学美感。
塞北有它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产生的自然现象肯定也和南方不一样,所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北方大漠,地处高原,属于高纬度地区,空气寒冷,存在着提前被寒流侵袭、没有入冬就降雪的可能。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拿温暖的内地,尤其是江南的地理环境来衡量北方。
我认为诗人的这个场景也许就是他镇守边关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大雁还没有到南飞的时候,但塞北的寒流却提前到来,这对大雁来说是无法预知的。
所以唐军大败突厥,“单于夜遁逃”时的马蹄声惊得大雁振翅高飞。而此时寒流突然降临,才会出现“大雪满弓刀”的现象吧!
其实唐诗中有很多边塞诗,都有对胡地八月飞雪的情景描写。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等,都是对当时边塞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
岑、高二人都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在边塞生活了十几年,他们的笔下就是当时环境的真实情况。
所以卢纶貌似在诗中对自然现象相悖的描写,恰恰是最真实的。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标签: 塞下曲 卢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