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号五柳先生,就这么简单
我认为是。原因有以下五个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
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陶渊明一心想归隐,过与世无争的生活,而文中的五柳先生就是他理想的化身,婉转的体现了他的心态。
我觉得还是比较贴近陶渊明自传的。
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陶渊明写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以及“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等,这些都颇符合陶渊明的身世以及他的经历。陶渊明年少丧父,家中十分清贫,后来做过几年官,却因为“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而解授去职,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当然不仅如此,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本人的性格志趣。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他着重表达出自己对辞去官场的喜悦以及对自然的向往,正如《五柳先生传》中描写的一样----“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总是有一种田园的质朴感,所以在归隐一事上显得十分豁达,俗话说“大隐隐于市”,陶渊明正是知晓其中精髓,才能在隐于市后家徒四壁时依旧“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这不正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么?
陶渊明一生的文学成就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他的田园诗以及饮酒诗是影响力的。
他是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对唐代的诗歌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李白或许也是受益良多呢。读他的《饮酒》,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他不屑于当局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以及带有的淡淡哀愁,心中有抱负却无法施展,在诗中在他的生活中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所以五柳先生传的一些描述性语句正是十分贴切。
田园诗表达了对质朴生活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我认为诗人写诗总是要说些什么,而陶渊明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趣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当局的不满,心中的想法无人诉说,所以用写的方式----正如一个渴望倾诉的孩子,五柳先生传正是在写他自己这一生的缩影。
标签: 陶渊明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