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吗?

非凡网 84 0

我纠正一下,如果完全以“官本位”去评价一个古人,或者名士,那么任何的历史都没必要去研究了。并不是做了高官,就才是承担责任,不做官去隐居作诗就是逃避责任。

东晋诗人陶渊明,既然能称得上诗人了,凭什么要去跟宰相、大将军比较?传世诗125篇,文12篇的陶渊明,称得上是逃避责任?难道被个小吏呼来喝去,任个小官,真的能起到那么大作用?

所以,我认为不应该把陶渊明的隐居归结为逃避责任,有几点理由:

【1】正确认识魏晋名士很多人对魏晋名士有偏见,甚至是满满的毫不掩饰的偏见,认为他们本来有才华却不为朝廷效力,不去出仕为官,不去代兵打仗,反而只寄情于山水,矫情做作的清谈敛名。

可事实仅是如此吗?

陶渊明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君不见那《陶渊明集》中的诗篇,默默影响了后世多少人?作为魏晋时期的名士,陶渊明的隐居田园,是属于魏晋名士独有的风度。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吗?-第1张图片-非凡网

在精神层面上的发展,文学层面上建树,足够后人称颂长久了。若是说陶渊明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可以是,因为他有才华,却因为“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愤而辞官。

可是,如果把能为后世传下精神财富的陶渊明,还会有田园诗的恬淡疏朴吗?我们还能体会“采菊东篱下”的美妙意境吗?

【2】应不应该出仕?当然应该,有志之士当为国效忠,为生民立命,兼济天下才是文人之志。可这套价值观,都是我们今人去揣度古人的思维。

孔融、嵇康、阮籍、陶渊明不想为官吗?在我看来是想的,只是因为生错了时代,若是让他们生在盛世,定可以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可是,汉末之后乱,一直乱到杨坚统一天下,还延续了几十年的“隋唐英雄”乱斗。

纵贯魏晋名士之风,我不相信他们没有救民于水火的心境,可在乱世之中,去在名士们看来是“助纣为虐”的出仕征战四方,还是选择安逸的竹林、田园去著书立说,这是一个并不矛盾的两种选择。

愿意出仕领兵的人,去建功立业就好;愿意闲散生活的名士,去饮酒、清谈、作诗就好,有何不可?想起庞德公的话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吗?-第2张图片-非凡网

【3】谁规定的责任?还想问题主,谁给陶渊明的责任?天下吗?晋朝吗?刘裕吗?还是我们现代人?

我想在陶渊明所处的时代里,能给他设定责任的,应该是众圣经典了。可这位魏晋名士陶渊明,在一百多篇诗文里,引用了庄子、列子都好几十次。

所以,陶渊明不幸成为了很多眼里的“清谈误国”之人,所以在陶渊明心中,并不会如自己的祖辈陶侃那样,即便出身贫寒,被人看不起,也要去洛阳求官。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吗?

既然先秦经典不能给陶渊明一个责任,那么是朝廷吗?应该也不是的,《归去来兮辞》里的陶渊明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即便自己不愿意做官,在亲故的劝解之下,还是去远方做官。可是自己的内心是不愿意的,“富贵非吾愿”,既然如此,何不归去?

对于自己负起最大责任,去寻找真正内心的陶渊明,该归于不负责任的那一批人之中吗?至少我依旧不赞同的。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吗?-第3张图片-非凡网

【结语】

陶渊明想为官,如果不想为官,那么何必离家百里上任?只是这早就不是昔日祖辈陶侃那样,能够靠着公明正大的建功立业“富贵”的时代了。

所以陶渊明去了田园,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可是那位颐指气使的督邮,没让史书留名。

标签: 陶渊明是哪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