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诗中没有一句有关酒的描写,为什么?

非凡网 42 0

  诗虽冠以“饮酒”为名,却是借酒抒怀,寄托深远。在此诗中,诗人通过问答而表明了自己的心地:为何身处红尘而可避尘扰,就在于其精神高远。南山之下,诗人悠闲漫步,信手采得几株菊花。落日暮气之中,平静地看归鸟还巢。一位躬耕园田、洁身自守、清静无为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在陶渊明现存的120多首诗中, 涉及饮酒生活内容的竟达44首, 约占陶诗总数的三分之一。《饮酒二十首》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尤以第五首(结庐在人境) 最为脍炙人口, 国内出版的各种陶诗选本或选 读几乎无不收录这首诗, 为准确理解、鉴赏和翻译陶诗(乃至各类汉诗) 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饮酒》这首诗,似乎有一种超然的气韵漫上心间,明净、轻柔、舒缓,让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宁。

  诗人就是在这种恬淡安然的心境中,感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谛。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不尚用典,然在平淡中却传达出他崇尚自然的真意,表达出物我两忘的艺术至境。诗虽冠以“饮酒”为名,却是借酒抒怀,寄托深远。在此诗中,诗人通过问答而表明了自己的心地:为何身处红尘而可避尘扰,就在于其精神高远。

  南山之下,诗人悠闲漫步,信手采得几株菊花。落日暮气之中,平静地看归鸟还巢。一位躬耕园田、洁身自守、清静无为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陶渊明出身庶族寒门,在东晋门阀政治的排挤下,只能做下品官。目睹当时战乱频仍、勾心斗角、相互排挤、阴谋篡权的黑暗现实,他只好全身而退,元兴三年(404年)只当了四个月的彭泽令就解绶去职。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格在当时人人求清名而实则个个要官职的时代,的确是高标绝俗。他的诗鄙弃世俗的虚伪欺诈,而多抒写自己的实况,如与田父的交往,甚至还有被饥饿所迫而不得不向人乞贷的状况。他虽然穷困,但却从不低三下四,在他的诗中多以傲霜凌风的菊花,高翔绝俗的飞鸟为喻,表达他崇尚清流并付诸实践的品格。

陶渊明可谓是封建时代里最有定力的一位。他回归田园之后对自己的农耕生活充满热爱,对清静、淳朴的田园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他不断地表达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以及“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但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的心声。

  在这首诗里,诗人最后点明,在这平静悠闲的大自然之内,在这充满感动的暮色之中,所要探求的世界真谛早就与自然合一,任何语言在此时都是多余的。陶诗以及抛弃官场束缚而醉心园亩的隐士形象就这样定格于中国文化的镜像之中。饮酒》(其五) 展示了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 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 反映了诗人身 在人间而心远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复归自然的人生乐趣。

  对诗旨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 只有正确把握了诗旨, 才能准确地选择词语或表达方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看夕阳西下,看倦鸟归家,陶渊明真的在赏景吗?不然,他更多的是在感受,感受黄昏的祥和,感受大自然朴实纯粹的快乐。自然,不正是曾展转官场、涉足世俗的陶渊明,在几经反复后,终于找到的精神家园吗?勤奋地劳作、塌实地生活,享受自然的快乐,这就是陶渊明所澈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人生的真意,岂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不能言说,也无法言说。在“真意”面前,“言”是那样的浅白无力。聪明透悟的陶渊明,借言引意,“函缅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陆机《文赋》)。

皎然的《诗式》里讲《取境》:“但见情性,不讲文字。

  ”你永远无法从《饮酒》(其五)纯粹的字句意义上捕捉到诗人真实的情意,因为诗人的情性,诗人不经意间营造的意境,已融化渗透在整首诗的浑然一体中,仿佛有一种淡雅、高洁的气韵,在字里行间流动,流过诗人的心,流过诗人的言,流进我们的心里。

  这首诗写农村自然景色的恬美静穆和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诗中不见一个酒字,但酒的韵味十足。人们常常慨叹“悠然见南山”中一个“见”字,十分地精妙,如果把“见”换成“望”,意思一样,而意趣就尽失了。而诗人为什么用“见”不用“望”呢?这里一半的功劳恐怕要归之于酒。

  诗人酒后薰薰然、陶陶然,在东篱采菊,偶一抬头见到南山。只有这一“见”字,才能准确、传神地表现诗人薰薰然的神态。而这一如神来之笔的“见”字,诗人恐怕也只有在酒意的朦朦胧作用中才能得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其艺术魅力应该说与酒的魅力是分不开的。

  陶渊明爱酒、爱菊花。萧统《陶渊明传》中记有这样一件事:陶渊明“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花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江州刺使王弘)派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后来,好事的文人们竟将这件事和由于上面一首诗作为典故,演化成重阳节饮菊花酒(也称东篱酒)、赏菊花、赋菊花诗的雅事,并逐步成为流传千百年的民间风俗。

  诗因酒而增色,酒随诗而传扬。诗与酒,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的一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侧面地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

标签: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