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一首《桃花源记》让人无比向往,桃花源命名的景区有很大争论,桃花源到底在哪?

非凡网 40 0

桃花源应该是陶渊明杜撰出来的,自己心中的一个理想乌托邦。

桃花源远离人世战火,村民们自给自足,“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论有汉,不知魏晋”,而且村庄内民风淳朴,村民们热情好客,相亲相爱。这样的一副图景,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理想的太平社会。

陶渊明一首《桃花源记》让人无比向往,桃花源命名的景区有很大争论,桃花源到底在哪?-第1张图片-非凡网

为什么陶渊明会如此向往这个社会,甚至不惜虚构出一个“桃花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理想呢?我们通过陶渊明的诗作也能够知道,陶渊明是一个非常向往与世无争的安稳田园生活的一个人,“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陶渊明也当过官,但是他很厌恶当时官场的那种油腻生活,很快就辞官回乡了,回乡路上,心情那叫一个畅快,“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回乡的心情是美妙的,而家乡的生活是惬意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家里有酒,庭中有树,膝下有子,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陶渊明一首《桃花源记》让人无比向往,桃花源命名的景区有很大争论,桃花源到底在哪?-第2张图片-非凡网

陶渊明回乡,能过上享受天伦之乐的生活,但我们古代绝大多数老百姓,这种日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奢望。张养浩有词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不管兴盛还是衰亡,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都很艰苦。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自从秦朝设立郡县制以后,历朝历代国家建立第一件事,就是统计天下户口,建立户籍账册,这个就是以后的收税依据,国之根本。

天下万民被统管起来了,他们除了种粮食交税之外,还要负担徭役、兵役,徭役就是被朝廷征发干活,比如修长城、修运河、修城墙等等,很多时候,出去做徭役的老百姓,还得自带口粮,朝廷可不给你管饭。(资料来源于《明史·食货志》)

陶渊明一首《桃花源记》让人无比向往,桃花源命名的景区有很大争论,桃花源到底在哪?-第3张图片-非凡网

▲ 古代服徭役场景

而兵役呢,那就更苦逼了,边疆战事缺人,很多时候征丁上战场,你还得自备武器盔甲!想不到吧?实在是令人无语。比如著名的花木兰,替父上战场之前,她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套装备得自己备齐了才能上战场。

古代老百姓,生存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太平盛世还好,没有烽烟战事,朝廷吏治清明,没有贪官污吏克扣税负,老百姓日常的日子,还能过得不错。可要是碰上乱世,那可就遭殃了,战火肆虐,家国破灭,人命不如狗。若是奸臣当道,各种苛捐杂税,那也是生不如死,人生艰难。

陶渊明一首《桃花源记》让人无比向往,桃花源命名的景区有很大争论,桃花源到底在哪?-第4张图片-非凡网

桃花源远离人世,不受朝廷管辖,村民们自给自足,一派田园乐土,也不受改朝换代的困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这样的地方,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就算有与世隔绝的小村子,因为人口有限,生产能力就有限,他们的物质也会很贫瘠,抗灾能力还差,不会像桃花源里面过得那么悠哉。

所以桃花源就是陶渊明所想象出来的,自己心目中的王道乐土,他寄托了陶渊明对太平盛世的无限向往之情和对战乱现实的无限厌恶之情。

标签: 陶渊明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