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蘅苒,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李贺,算是一个没落朝代的偏远皇室,运气不太好,出生前几年正好赶上武则天建立武周、屠杀李唐王室,不过因为亲戚太遥远,也没啥人记得。
虽然家境贫寒,有温饱都是问题,但李贺对于自己皇室的身份十分骄傲,从他后来的诗中“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就可见一斑。
李贺十八岁时,就已经诗名远播,但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李贺非要得到大咖韩愈含金量极高的肯定,听说当时韩愈在洛阳,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去见韩愈,自荐信就是这首: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大多数诗人在描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鲜少用秾艳色彩的词语,但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秾艳的色彩,黑色、金色、秋色、胭脂色、紫红色、红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给人一种诡谲之感,而这种色彩鲜艳、斑斓的奇异画面。
这些艳丽至极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浓墨重彩中又显得极为妥帖。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也是他诗歌的主要风格。
南去的雁,振翮高飞,离开了孤独的雁门。
如同千百年来的每一年,当严霜凋零了草木,寒风喝退了生灵,坚守在这里的就只剩下了嶙峋的怪石、兀立的高山和坚毅的将士。
秋日的天还残留着夏日的善变,滚滚的乌云好似不断升腾的浓烟,只在几个呼吸间便弥漫了整个天空。
浓黑的云似宣纸上饱和的墨,向四周晕染,带着万钧之力压在破败的古城之上,仿佛再往下一点,便要将这城碾成齑粉。
然,城不会倒!
哪怕强敌当前,哪怕大军压境!
一束金光刺破黑暗的天穹,照耀在银甲上,也照亮了一张张或稚嫩,或沧桑的脸庞。
压境的黑云,未曾使他们恐惧;祥瑞的金光,未曾使他们窃喜。
他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纵使埋骨青山,坚毅的眼神也不曾有半分躲闪。
从白昼到黄昏,从冲锋到陷阵,战鼓雷鸣,敌军鼓噪而前,步步逼紧。
呜呜咽咽的号角在一片死寂的秋色中响彻了每一个角落,似悲啼,似惋惜,都化作了浓浓的战意。
势单力薄的守军在一片鼓角声中,紧握在手中利刃。
挥刀,在捉眼的一瞬,便取敌人性命;仰目,在掠耳的一转,划出胜利的血影。
夕阳染红了夜空,在晚霞的残照里,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痕迹,透过夜雾给大地上披上一层紫色的血衣。
夜幕渐渐掩去了白日里鏖战的痕迹,破旧的城门再次阖上,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惶惶不安的夜里,又会有多少将士血洒疆场,酣睡的人们不得而知。
易水河畔风萧萧,夤夜奔来的援军,半卷着红旗,在敌人的后方打了一个完美的偷袭。
纵使更深露重,连战鼓都郁闷低沉了,也未削减满面寒气的将士们报答君王恩遇的恢弘士气。
东方渐白,晨曦中,苦战一宿的太守双目清明地望着黄金台的方向,在心中高呼“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最终,李贺的这首诗,因构思新奇,想象丰富,成功引起了韩愈的注意,后来韩愈带着皇甫湜回访,李贺一首《高轩过》,再一次得到了韩愈的赏识和肯定。
高轩过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为此,踌躇满志的李贺,带着韩愈的期望,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重振家风,开启自己的坦荡仕途。
【作者简介】蘅苒,希望用文字,记录每一个瞬间的美好,有趣的灵魂总会相聚,我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等一个有趣的你!
标签: 李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