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善用发问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心中无限的怨愁。一开始就直写观感,在一年最美好的时节里,喊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问题,让人有回肠荡气之感,艺术魅力无穷。
南宋陈郁《藏一话腴》评此词:“太白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江南李主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略加融点,已觉精彩。至寇莱公则谓:柔情不断如春水。少游云:落花万点愁如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实际上,李白、寇準、秦观三人写愁的名句,还不如贺铸、李清照写愁的名句。贺铸词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词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贺词、李词与后主词,可谓写愁的千古名句。不过李后主的词从情思到形象,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因为其他人没有经历过由帝王到囚徒的重大反差。他们都没有李后主的亡国之哀,都没有阶下囚的遭遇,所以对愁情的体会也没有李后主那样深刻。
这首词情真意切,寓意悠远,手法高妙,是一篇绝世佳作。词的上片,作者以“天然去雕饰”的白描手法,由景入情,通过对囚居生活的描写引出对往事和故国的思念之情。“何时了”与“知多少”相对,是矛盾复杂心情的写照,既想了结那无穷无尽的愁思,而往事又源源不断地在脑海中涌现,真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词的下片,展开思维的空间,做出对故国情景的想像,尤其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生动,构想佳妙,向来被认为是千古绝唱。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李煜词喻愁时,都用的故国的山山水水,如:“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
“玉楼瑶殿”,是自己最熟悉的南唐故宫。“江山”、“秦淮”、“水”以及此词中的“春水”,都是自己熟悉的长江水、秦淮水等山。所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中称此句为“情语也”。
标签: 虞美人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