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 秋天 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 禾 与火字组成,是禾谷 成熟 的意思。 秋季 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 季节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东汉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今日立秋,是八月的第一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我们一起来读关于立秋的五首古诗:
1.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唐代诗人李益《 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3.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 宋代刘翰《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5. 当代徐书信《 七绝·立秋》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今日21时31分,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暑去凉来
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标签: 唐代李益的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