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后期过于宠爱杨贵妃,为了赢得美人芳心,于是爱屋及乌,重用了很多杨氏一族的青年,使得进一步撕裂了社会,让很多不学无术之人登上高位,这样有很多真正有才华的能臣干将没有得到重用;连张九龄那种资历老,还有才干的大臣也逐渐被边缘化,为此被张九龄寄予厚望的王维同样被人排挤。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当时的李白、杜甫等人齐名,并且才华横溢,为人正直,并且还考中过状元,在唐朝众多的诗人中,可以说是最为耀眼,但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由于张九龄受到冷落,以至于王维的处境也变得很尴尬,这一点在他的作品就有体现。
“安史之乱”原本是可控,要是唐玄宗可以听取下面大臣的建议,或许不至于爆发战乱,正是由于其晚年宠爱杨贵妃,重用了一些无学识,也无能力的人,才最终使得原本一向强盛的唐朝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后来的历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以安禄山为首的叛军一路所向披靡,还攻占了长安,尽管后来战乱被平定,可是大唐也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王维在那一时期可以说是心灰意冷,原本有着远大的人生志向,希望可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他就被人排挤,还一度被诬陷,在这样的处境之下,王维只能把一腔的悲鸣全部化为一行行诗句,在这首《红牡丹》一诗中,王维便是借用一种普通的意象,以此大倒吐水,所以这首诗意境优美,余味悠长。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花被称为“国花”,开出来的花雍容华贵,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历代的文人对于牡丹花都是情有独钟。但是王维笔下的牡丹花,却又是完全不一样,并没有着重于描写牡丹盛开时的样子,反而是另辟蹊径,通过对于牡丹花的描写,以此来突出个人尴尬的处境,还有骨子里的忧愁之感。
王维的诗大多很简历,这一点与李白和杜甫不太一样,可能是与其出身有关,根据一些资料记载;王维母亲笃信佛教,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王维的世界观。在王维很多的作品中,那种简历的风格随处可见,可是在诗歌的背后,却又是有着诗人对于现实,对于人生的认识,而这首《红牡丹》正是如此,表面上看是在描写牡丹花,但是骨子里却是写个人的悲痛之苦,还有一种绵绵不决的愁丝。
牡丹花不仅花本身很好看,那碧绿的叶子也是与众不同,看上去娇艳欲滴,娴静文雅犹如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第一句中,王维便是突出了牡丹花独特的美,同时也把牡丹花比喻成美丽优雅的少女。第二句重点放在了牡丹花的样子上,着重于描写牡丹花不一样的美;牡丹花开出来的花瓣有深有浅,看上去错落有致,美得令人惊艳,不愧是花中之王。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最后这两句更是别具一格,突然笔锋一转,并没有再进一步赞美牡丹花,而是通过自身的处境,还有一种孤独之感,以此来表达人生的困境;牡丹花会面临凋谢,对于牡丹花来说也是和人一样会忧愁,要想请问春光,你可否懂得牡丹花所想?王维在这里反问,正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突出了主题。
王维正是由于人生不如意,使得他悲痛万分,要知道早期的王维,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在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声望。但是后期的王维,却又被人排挤,那种失落之感让他很悲观。在这首《红牡丹》一诗中,正是呈现出了个人的感悟,还有生活中的困境,以及悲痛之苦,所以看似在描写牡丹花,其实还是在表达人的困境。
标签: 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