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是如何起源的?

非凡网 32 0

  在墓志出现以前,墓葬中出现记录有墓主人身份的遗物是比较少见的。例如为人们所熟知的曾侯乙墓,就是在墓中出土了一百余件青铜礼器、用品上有“曾侯乙”的铭文,才将其确定为战国时期曾国一位叫乙的侯爵的墓葬。汉代初年的南越王墓、马王堆汉墓也均是出土有相应的印章,才基本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可见,此时墓葬中还没有出现追述墓主人生平和悼念的文字。从汉代开始,由于事死如生的观念和对儒家孝道的高度推崇,厚葬之风愈演愈烈,甚至有人竭财以事丧。不仅墓葬修建得庞大奢华,而且墓外还要树碑为死者颂德。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曹操为筹集军资,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专门负责盗掘大墓。

  曹操掌权后,深感厚葬之风虚费财力,因此下诏废弃厚葬,禁断立碑。由于有了法律上的约束,墓前的立碑逐渐转入墓内。魏晋时期墓葬中也就出现了树立的碑形墓志。这种墓志如同是缩小了的墓碑一样,例如:河南洛阳出土的《晋侍诏中郎将徐君夫人管氏之墓碑》,其自名就为“墓碑”,形状也与立在地表的碑相仿,但高仅58厘米,宽24厘米,可以看出是由地表的墓碑向墓中的墓志转化的痕迹。

  墓志的形制到南北朝时基本定型为由盏顶的志盖和方形的志身共同组成,并且这种形制一直保持到清代。

标签: 范仲淹作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