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罢宴”是一件关于寇准知错能改、关爱人民的事。
宋太宗淳化年间,寇准得到宋太宗赵匡义的信任,被提升为参知政事。不久,太宗又为寇准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他成婚。新婚期间,日日酒宴,夜夜歌舞。一天,寇准与宋娥正在欢宴,忽听门官来报:“相爷,门外有一名老汉,说是相爷您的家里人,非要见相爷不可。
”一听是家人,寇准连忙说:“快请进来!”
过了不一会儿,门官领来一个衣衫褴褛,满脸皱纹的老汉。寇准一看,原来是舅舅赵午,便忙拉宋娥一起上前拜见。谁知老汉两眼发呆,并不回答寇准夫妻的问话,却大声哭了起来。寇准忙问缘由,老汉连连摇头。问了半天,老汉才长叹一口气,说道:“我进了这相府,见你这么荣华富贵,又听你手下人说,你每日每夜都是这样,叫我不由得想起我那可怜的姐姐了。
她一辈子受苦受难,没过一天好日子!”
寇准听舅舅说起母亲,慌忙跪倒说:“都是甥儿不好,忘了母亲早年的苦楚。”赵老汉擦了擦眼泪,拍着寇准的肩膀说:“你10岁那年,你爹去世,是你娘昼夜纺线织布,供你读书。我送你上华州会试时,你穿的蓝布袍还补着补丁。
直到后来你母亲归天寇准像时,你还在关外操劳王事,顾不上奔丧,舅也不能怪你。你现在当了大官,又招了皇姨,欢乐几天也就是了。可你天天作乐,夜夜宴饮。你娘受过的苦难,你是不是早忘光了?”
寇准忙给舅父叩了3个头,说:“舅父指教,甥儿得益不浅,母亲弃世时,我君命在身,忠孝不能两全,是甥儿终生憾事。
不过,母亲的苦楚,甥儿实不敢忘。甥儿今为国家大臣,誓以上报宋王,下抚黎民。”说罢,慌忙和宋娥劝舅舅入席用饭。老汉看着宴席上的山珍海味,硬是不入席,而是指着宴席说:“这一桌饭,够咱家乡一家人过几个月哩!你在京城里吃得这么好,可知咱华州、同州今年大旱,颗粒不收,一斗米涨到一千钱。
现在还没过年,已闹起了饥荒,到明年春天,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呢!想到这,我怎么能吃下这样好的饭呢?”寇准早就听说家乡有旱情,但是从地方官的奏折里,却不能看出灾情的严重程度。听舅舅这么一说,顿时觉得自己失职,愧对乡里。之后他安排舅舅住下,急忙回到大厅,吩咐撤了宴席,以此为戒,永不夜宴。
第二天早朝,寇准将故里旱情如实奏报太宗,并请旨回陕西督赈和询察民情。寇准回陕西后,为家乡办了一些好事,还把关中的赋税免征3年。这种知错能改的品格使他成为了北宋的一位名相。
标签: 范仲淹罢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