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君主的溢号一般是在皇帝死后由礼官拟定,报请新皇帝裁定公布;在改朝换代之际,也有由新王朝为前朝末帝定谥号的。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如周武王、汉武帝等;属于批评的有:场、厉、灵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如楚怀王。臣子的谥号是由朝廷赐予的,如诸葛亮谥号“忠武”,岳飞谥号“武穆”;还有一些谥号是由亲友、门人给予的,如陶渊明谥号“靖节”、陈宴谥号“文范先生”,这些被叫做私谥。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标签: 范仲淹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