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这首词是描写什么的?

非凡网 46 0

  本词篇首四句描写春草的翠绿芊柔。“露堤平,烟墅杳”,从具体的风景点上着笔:笔直的大堤 上绿草如茵,望去平展展一片,晶莹的露珠在朝阳下滚动,像缀在绿茵上的珍珠。远处的一座别墅, 在如烟的嫩草的掩映之下,若隐若现。“乱碧萋萋”是总写一笔,周边环绕着凄凄的芳草,仿佛整个 世界都被染绿了。

  “雨后江天晓”,是用独特的美景烘托春草的精神。雨后万物澄鲜,春草当然更为 嫩绿葱倩;江天是何等开阔蔚蓝,漫野嫩草与之相配,千里一色,正好相得益彰。晓风轻拂,空气清 新,一派蓬勃的生机,伴随着浓郁的春意,烘托出一位美少年。“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 由景入意。

  “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国名士,却被迫仕于北朝。这里借指所有于官仕的文 人。“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戴着及第的青青官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此处是为了表现宦 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交互衬托,显得甚为协调。

   如果说,上阕用遍地的春草衬托出一个年轻官员的意气风发之态的话,那么下阕就主要抒写宦 游士子暮春怀归的心绪。“接长亭,迷远道”,在茫茫的宦海中,道路坎坷,无法预卜凶吉,也看不到 自己的归宿。“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词人用自责的语气传达了自己强烈的归思之情。

  “落尽梨 花春又了”,以春光的急逝,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也正在消逝。梅词的结尾两句“满地残阳,翠色 和烟老”,点染了暮春的凋残景象。“老”字与上阕“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 隐藏自己的惜春之情,这恰好也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

   梅亮臣在文学上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 这首词用“平”“烟”“萋萋”,状草之形;用“碧”“嫩”“翠”,状草的色;又以烘托手法描绘了草之神与 情,或实或虚,都灵活灵现,如在眼前。词中抒写了作者初仕的得意情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 的苦闷心绪,但表现得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微微透出。

标签: 苏幕遮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