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

非凡网 47 0

  范仲俺《渔家傲》词的下片“羌管悠悠霜满地”句之“霜满地”,写的是夜景。在时间上是词的上片“长烟落日”的延续。理解这句话,还需追述词的上片的时间背景:

范仲俺(989-1052)在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

  第二年四月调知耀州(治所在今陕西耀县)。他的这首《渔家傲》词即作于这个时期。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说,范仲俺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即词开头所述“塞下秋来风景异”,颇述边镇之劳苦。

不久,西夏又改下塞门寨、安远寨,延州外围据点尽被攻陷。

  这时才调范仲俺知延州,接替范雍,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所以“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而且反映出宋朝军力量薄弱,作为指挥部所在的城门,太阳一落山就关闭起来,为下阕的抒情作了铺垫。

综上所述,“羌管悠悠霜满地”从时间上承接上阕。“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悠悠”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里经常提到它。“霜满地”是指寒秋地面霜冻。用以描写凄清、悲凉之感。

天气恶劣,征人的出征不易,还有就是想家之情使他有了双满地的感觉,再有就是一般听羌管之声只能在晚上听到,也像是双满地,正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征人不易,想家,晚上视觉效果。作用一般就是什么:深化主题,点明主旨,过度,表达诗人心境等

标签: 渔家傲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