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是什么意思?

非凡网 37 0

  本词是写边塞的萧条景色和背井离乡、驻守边疆的将士们的沉重心情的。上阕以写景为主,而 景中有情;下阕以抒情为主,而情中有景。景色的描写,正好衬托出人物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抒发其 情感。

上阕写景。开篇便点明了这里是边塞的秋天,而不是内地的秋天。

  接着,以候鸟大雁到了季节 要回到南方,来说明边塞之秋不同于内地之秋,即“风景异”。“衡阳雁去”,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雁去 衡阳,但为切合音律亦只好如此。大雁在这个地方度过了春、夏两个季节,现在要离开了,本应有些 不舍,而竟至于“无留意”,则可知边塞的秋天已经十分寒苦,实在是无可留恋了。

  这也是人之所感。

第三句写边塞上的声音,泛说“边声”。“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愈令人觉得它从四面八方涌 来,充塞了整个空间,令人不得不听。下面再接上“连角起”,写出这些凄凉的声音是伴随着军营中 的号角一道发出来的,则倍添悲壮之感。这种加倍渲染的手法,能使人更容易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气

氛。

  这是写词人所闻。

四、五两句写边塞上的景色。数不清的山峰像屏障一样围绕在周边,烟雾飘荡半空中,即将西 沉的太阳正照射着一座紧闭了门的孤城,那是一幅如此孤寂的画面! “长烟”的“长”字,在这里是广 阔的意思,它与“落日孤城”的“落”字、“孤”字合色,都是为了表现这种苍茫之景。

  而孤城紧闭,又 显其警戒的森严,这隐隐地显露出了紧张的局势。这是词人所见。

所感、所闻、所见如此,那么身处其中的征夫、将军,有思乡之情也就很自然了 。

下阕以抒情为主。此时,念家而不得回,惟有借酒浇愁。但是,“浊酒一杯”,又怎么能够抚平这 背井离乡的愁绪呢?只有“举杯消愁愁更愁”了。

  “一杯”和“万里”相对为文,是强烈的对照。“家

万里”,点出归乡之途千里迢迢,但它却不是不能回家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尚未完成国家赋 予的重任,词人在这里写出了边防将士们的责任感。

傍晚之时,对景思乡,惟有借酒消愁,已经由黄昏进入深夜,这时听到的是悠长的羌笛声,看到 的是银白的浓霜,怎么能够入睡呢?这里的主人公,可以是词人自己,也可以是任何一位将领或士

兵,末句将久戍边疆的愁苦抒发到极致,结出主旨。

标签: 渔家傲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