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

非凡网 69 0

这个问题太庞杂了,把这几个人的事情说清楚,相当于把北宋中期的政治变革都理一遍,我们化繁为简,简单介绍一下人员关系。

先把上面五个人的个人基本情况理一下,我按照年龄大小排列: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入仕途,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在宋夏战争和“庆历新政”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仁宗朝前期的重臣,于仁宗皇祐四年(1052)去世。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1张图片-非凡网

欧阳修,字永叔,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天圣八年(1030)才中进士,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在政治上倾向革新,庆历新政中作为谏官是范仲淹的坚定支持者,在文学上很有建树,对宋朝文风的改进作出重要贡献,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去世。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2张图片-非凡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生于真宗天禧三年(1019),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官至宰相,主要政治活动集中在神宗朝,政治上和王安石针锋相对,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主编《资治通鉴》,在历史学上有重要贡献,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3张图片-非凡网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生于真宗天禧五年(1021),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官至宰相,主要政治活动集中在神宗朝,在位期间主持变法,在文学上也负有盛名,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4张图片-非凡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于仁宗景祐三年(1037),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政治上历经坎坷,多次被贬官外放,曾在杭州、密州等多地做官,哲宗高太后秉政时期曾短暂回朝,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个人在文学、书法、绘画上均有极高建树,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去世。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5张图片-非凡网

北宋文人的地位很高,到了中后期,想要在朝中做高官,不但要科举出身,而且还得名次较高。所以,宋代不少高官本身就是文学大咖,以上几位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文坛上的明星。这些才华横溢的文官在政治活动上有不少交集。

五人中,范仲淹是年龄最大,他在仁宗庆历年间主持庆历新政时已经五十多岁,这个时候,三十多岁的欧阳修正担任谏官,积极支持范仲淹推行新政。新政坚持了一年多就失败了,范仲淹被外放了,此后再也没回到政治中心,欧阳修因为题范仲淹等人说话,也被外放滁州。这个时候,后辈王安石、司马光刚参加工作,而苏轼还是个屁孩呢。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6张图片-非凡网

王安石、司马光是同辈人,年龄也很近,两人私人品德和才学都很好,一开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甚至还曾在一个机关工作过,是一对好同事。再补充一句,他们的上司也很有名,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包公,包大人!(这世界好小啊。)

王安石在个性鲜明,政治上更富创新精神,他认为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措施远远不够完备,提出更全面的变法主张,但不为仁宗重视。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得到重用,进入宰执班子并主持变法。司马光同朝为官,认为新法一无是处,坚决要求停止新法实施,两个好朋友就此决裂。神宗对司马光的个人品德还是肯定的,希望调和二人,共同为新法出力。无奈,王安石有个外号叫“拗相公”,司马光有个外号叫“司马牛”,两人都是个性十足的人,谁也不服谁,最后司马光跑到洛阳去修《资治通鉴》去了。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7张图片-非凡网

王安石主持变法时,欧阳修已经是老人,在外地任官。但当年的革新派欧阳修此时也觉得王安石的新法实在是脑洞太开,无法让人接受,表示反对新法。王安石敬重欧阳修为人,又觉得人家已经是老人了,就对欧阳修抵触新法的行为没有深究。

五人中,苏轼的年龄最小。欧阳修在担任科举考官时,发现一张卷子答得特别棒,表示想录取为第一名(后来没录取为第一名,具体原因不在此展开),这个考生就是苏轼。此后,欧阳修多次对外表示苏轼文学水平了不得,自己都要避一头。欧阳修当时已经是闻名天下的大文豪,他这么一说,使得苏轼名声大噪。可以说,欧阳修是苏轼的伯乐。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8张图片-非凡网

苏轼在政治上也是反对新法的,但是,他又不是绝对的反对派,对某些变法措施表示肯定。随着变法的推进,新旧两大阵营势头水火,观点之争变成了意气之争,苏轼混得里外不是人,无论哪派得志,他都会不幸躺枪,所以经常被贬到外面。好在苏轼心态比较好,官场不如意就写写诗词,倒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佳作。

神宗死后,司马光被重新召回朝堂,新法全面废止。新法废止不久,司马光去世了,同年,闲居江宁(南京)的王安石也去世了。两个曾经的好友、政坛的死敌,就此离开。然而,新旧之争还在继续,在新旧的反复之中,苏轼的命运一直跌宕起伏,最远曾被贬到海南,最终在北归途中去世。

这些人的纠葛大致如此,恕不能展开了,欢迎大家补充。怎么评说这些个性十足、才华横溢的文人呢?真不好说什么。挂一首杨慎的临江仙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宋朝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我们常常在课文里学到的被贬人士他们之间有什么政治纠葛吗?-第9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范仲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