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祖籍陇西,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尽管家道没落,但他志向远大,勤奋刻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乡贡进士”的资格。但后遭人毁谤,因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名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还曾经为此作《讳辩》,驳斥这种言论的无耻阴险,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禊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已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终究遭谗落第。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仅做过三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二十七岁卒。李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诗歌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其乐府诗题材驰骋想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多造语奇特,想象诡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以在遣词造句、修辞润色方面的惨淡经营,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李贺著有《昌谷集》,《昌谷集》今存诗二百五十余首,其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秋来》、《将进酒》、《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等,而其《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最著名的,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已成为千古名言,感人肺腑,令人称赞。
标签: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