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朱朱家清代碑幢考略

非凡网 66 0

富平县城东北约三公里处、原西禹106省道旁边有个华朱村,曾是华朱乡政府所在地,后来由县城规划建设的需要,华朱乡与东上官乡合并为东华街道办事处。

2018年,我在参与编辑《富平县地名志》中知晓,这个村早先曾有朱姓原住居民居住,以铸造铁铧为业,最初命名铧朱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遂易名华朱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人民公社,后来陆续被称作华朱公社、华朱乡。听说华朱朱家在清代康熙年间曾经出过一位叫做朱国栋的,官做得大,做过河北巡抚、兵部右侍郎,镇守昌平。

华朱朱家清代碑幢考略-第1张图片-非凡网

最近一段时间,我翻阅了许多明清时期的资料,朱廷璟、朱树滋父子不时又进入我的视线,为华朱朱家之先辈,他们以其才学、为政、乡行等方面,在当地颇有影响,使邑人敬慕重生。尤其从关中鸿儒李因笃记述的相关资料,和邑人偶尔口传中,朱家的事迹慢慢清晰起来,更清楚地知晓,朱廷璟、朱树滋父子与顾炎武、傅青主以及关中大儒李二曲、王弘撰等名流均有交往,而且过从甚密。

恰这时,县志办退休干部范志强老师向我说起,在华朱村西头地里,有朱国栋家族的一通碑幢,上面详细记载着朱氏家族的世袭及各辈人物建树。我禁不住诱惑,立即开车拉着范老师和向峰兄亲往,只图一睹为快。

华朱朱家清代碑幢考略-第2张图片-非凡网

说的快,走的也快,几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华朱村。把车停在村子的广场上,我们三人便往村西走去。果然,不远处有一个四棱碑幢孤单地竖在一个新栽的花椒园里。我惊喜地走在最前面,可走近一看,心中不免失望,二米五六的碑幢像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浑身上下遍布沧桑,碑头卯叠的一个四方石盖,四角向上翘起,仿佛一个久朽的官爵,灰白的盖顶上散布着黄黄绿绿的锈迹。碑高约二米二三,碑面宽二尺左右,四面均已风化,尤其北面,因长期经受暑热冬寒,遭遇风吹雨淋,上面的字迹已经十分模糊,仅有部分字词隐约可辨。巡碑四观,我们依稀可以看出,从南至西,再到北,到东,上面记载着朱氏家族的迁徙渊源和各世的名讳等,最末落款是“大清嘉庆九年¨月¨¨¨仝立”字样。同行的向峰提出打拓片,说那样看起来或许能清晰一点。我们商定择日再往,拓几张拓片仔细看看,我甚至在心里对朱家的族人发牢骚,埋怨他们照管不周,任凭这个文物级的碑幢经历风吹雨打,没有尽期。

华朱朱家清代碑幢考略-第3张图片-非凡网

回到家里,我思来想去,又担心拓上拓片未必是个好办法,一时没有良方,只能临时恶补,翻阅明清四个版本的《富平县志》,寻找相关内容。还好,果然收获不少,而更让我惊喜的是,我还在李因笃撰写的《朱大参山辉先生墓志铭》以及其它几篇文章中找到了更为确切的内容,为我多年来的许多疑虑找到权威可靠的注解。

李因笃乃明末清初人,与朱家父子交往密切,甚至还对朱树滋以表弟而称。朱廷璟亡故后,他为其撰写了铭文,文中说,“(华朱朱家先祖)乃山西洪洞人。元末,避乱徙居富平故县治之西郭,遂为富平人。数传至公的七世祖景春。景春生全,全生志清,志清生文章,文章生武客。武客生公父淳庵公,讳崇德,以子贵,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明崇祯十六年殉难,疏闻,赠右副都御史。淳庵生公考西昆公,讳国栋,繇进士历官兵部右侍郎。出阵昌平,从二品服俸,赠右都御史。”

华朱朱家清代碑幢考略-第4张图片-非凡网

铭主朱廷璟即为朱国栋之子。朱国栋的传记,除《富平县志》外,另据《临榆县志》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河北巡抚朱国栋曾向大清朝廷申请建设长城山海关的西罗城。听范老师说,山海关还竖着朱国栋巡抚的石像,笔者不曾到过山海关,不敢胡乱猜想,自不敢妄言。

朱廷璟字山辉,娶妻杨氏,生二子二女,长为树滋,次为树善。李因笃称树滋、树善为自己的表弟,又说他们和自己都是杨若田的外甥。由此推之,杨若田或为杨定国的儿子,朱廷璟所配杨氏,乃与李映林为表兄妹关系。

纵观富平历史人物,细考他们的家族渊源、世袭和发展,对弘扬家风家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后辈教育起有龙文鞭影之效。该文在此基础上,另做为华朱村朱家碑幢补充材料,在没有其它资料为索引的前提下,暂且收笔,还望读者诸君指点为盼。

作者简介:康凯鹏,陕西富平人。现为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富平县作协常务理事、西安市阎良区作协常务理事等。199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贾岛传》,散文集《拾麦穗》等,编著有《当代富平诗文选粹》《驻村故事》《富平县地名志》等。

摄 影:刘宏伟

来源:富平县人民政府网

标签: 贾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