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轩集(四)

非凡网 142 0

  写景状物的诗也蕴含深意

  论诗随笔之十

  描绘山水之雄奇或灵秀或幽深之美,以及描写林园之葱郁,或华丽或精巧之悦目的诸多诗作,均不能停留在仅是客观地机械地写出景色之瑰丽,或是四时不同之变化而已,更要从悦目到赏心的嬗变,在赏心上生发诗人的心志,以舒怀,以寄意。写景时也不忘了言志,“诗言志”是一条写好诗的根本性法则,虽不是金科玉律,但也是不可小视的,它是诗的灵魂,是诗眼所在。

  当然不同写景诗所言之志是各不相同的,有方法方式的差异,更有含意内容的分岐。可以说这是个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世界。有直白,有深藏,有简练有迂回,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下面就举一些大家都比较熟知的诗句来作例探讨说明。

  例一: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湏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题目是《冬景》,诗句也确实在描写冬日已至,荷尽菊残正是寒冬来临时的凄凉。但诗人的笔墨并不停留在凄凉与衰亡景象上,把残荷演绎为失去了擎雨之盖,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比之荷叶,太富想象力了,与“留得残荷听雨声”相较,是何等的境界深远。诗人用了雨盖,与听雨就有天壤之别,把言志的功能就特别的显现。冬日的菊花已然花谢叶凋,只剩残枝,在苏翁笔下残菊不是在寒风中凄楚地摇曳,而是硬骨铮铮地傲视霜寒的袭扰。是写景,更是在抒发愤懑之情,讚美敢于抗争之情,寄寓了警世的箴言。

  例二:诗人林升的《西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晚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王朝被迫迁都杭州之后,王公贵族,达官富商们日夜游乐于西湖的琼楼绮阁,笙歌漫舞。诗人写西湖之繁华景象,一浱歌舞升平的表象使人如醉如痴,但诗人笔锋一转在收尾处把一群醉生梦死的权贵忘了国恨家仇,还在做着昔日在汴州那种好梦,把杭州当作汴州,但好日子不会长了,从而慨叹西湖的歌舞该停歇了。

  例三:诗人卢梅坡有两首吟梅雪的诗,也别出心裁。原诗如次:(一),“梅雪争春未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湏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诗中的二位主角梅和雪,被诗人以人格化的笔法加以评说,梅雪互为争艳斗胜,而诗人的评说抓住了“三分白”与“一段香”的特点各打个平手。在第二首诗中则又升华,把梅加雪再加诗从而共同煊染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妙图景,透露出春天将至的信息。“十分春”的景象的展现是寓志趣性情,于景于物,不空泛也不穿凿而是溶自然于一体。

  例四:有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绝句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许多人都爱秋山红叶,爱看枫林之红艳,但很少人把枫叶之红与早春二月报春红花之红艳,相比较。诗人此比引人无限的遐思,品味春秋之美,透射出的“秋日胜春朝”的不同味的欣赏角度。今日常为人们提起的“夕阳红”韵味,主张一种晚艳,成熟美的时尚,更凸显冷美人,淡色妆。比之热烈艳妆与浓抹更具魅力,更有诗情画意。诗人把写景状物的诗写出如此有灵气如此深邃的意境,自然而然是诗中的上品。

  例五:再举一首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的峰和岭有的秀俊,有的雄奇,有的玲珑,有的粗拙,而各式各样,诗人只用了两句就包括无遗,真是别裁别緻。而后两句则更美妙,在写景诗中而不必写景,横插入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是神来之笔,用十分巧妙的、富含哲理的,又十分形象的喻指作了结尾。正如世人常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所蕴涵的既简单而又深沉的哲理。此诗一出,后两句就成为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评价箴言。

  例六: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在诗中也透着理学家的理性的思维。胜日寻芳是人们游乐嬉玩赏心悦目的时刻,所见是一时新的自然景色,然而诗人胸中更着意在律运鸿钧的不由人支配的随意的东风的到来,东风露面万紫千红的春日就降临人间。东风是春天的信使。“等闲识得东风面”你认识东风吗?不知不解东风,哪来的万紫千红?不感悟东风,哪来的春意春情!后来“万紫千红总是春”成了人们常引用的成语。此也是展现诗的语言的魅力。

  例七,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小园不值》:“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九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欲去小园游玩,常吃闭门羹。未能进园内,仍大有文章可做,重在写“不值”的另僻蹊径,很为别緻,只写园外所见,用了二句共十四个字来展现关不住的满园春色,由一枝出墙的红杏所代表的浓郁春情春色春意,何等高度凝炼的文字和独具的慧思。这与“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强烈的对比,似乎更为含蓄内敛,也更富诗味。此后人们为“出墙红杏”添加了更为延伸的妙解,也是这无比感人的诗句的升华而有趣的佳话。

  例八:韩愈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大古文家,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写起诗来,也用上了幽默与讽刺,一改古文和道学家的面孔,对杨花,榆荚的毫无才思,而要故作姿态,附庸风雅,满天飞舞,闹出种种笑话,寓嘲笑讥讽于写景诗《晚春》中借以表达他对投机市侩之徒的鄙夷。借用杨花,榆荚为具形而隐喻世,写景之诗也蕴深意,突出诗言志的主旨。

  例九: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有一首《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人借写初夏时节的景色,把笔触直瞄准“柳絮因风、葵花向日。”这两类对照鲜明的物性,作为初夏景物的典型,以喻杨花的轻薄水性,葵花庄重向阳。以喻比“小人道消而君子道长。”是自然界的杨花,葵花的属性,也是世上,人类社会的必然现象。这些年来世人对葵花向太阳的种种理解和运用,可否是司马光始作俑?如果是,司马光可拥有这份知识产权。

  例十:宋黄庭坚的《郑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不仅是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而他还是“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这首以写山光水色和芰荷花香的美景的同时又写动态的清风的吹拂和明月的映照。山光、水色、香味、凉风合绘一幅在郑州楼台凭窗而望的美景如画。但诗人在观景的同时领悟这清风明月是无人管,无人能管,所以可以无償的尽情享受。亦可解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更可把“无人管”用无价与有情来补充解释。总之不少写景状物的好诗也蕴含深意,不仅是单纯的自然主义的写景状物,而也言志。多从写景切入,巧用比喻,借景而抒情,由情而表志,古有:“仁者爱水,智者乐山。”把山水属性和人格相关联,相通变,把山水人格化,与人的智慧与德操互为凝合,故而山水诗反映的人类的文化情结,也就是诗人的志趣所在。

  诗魂凝警句,诗眼铸箴言

  论诗随笔之 十一

  泱泱中华沃土、素有诗国之美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之积澱,曾孕育过众多的文化精英,闪烁着各自时代各自领域的曜眼的光芒,展现了诗人们的英风和睿智。百花齐放,璀璨辉煌于华夏大地,锤炼了汉语言文学的升华发展。对中华文明,特别对汉语言文学本身内涵的拓展,层次的深化,质地的精粹,起了锻造和磨砺的巨大作用。从《诗经》传世以来,至今已积累下难以计数的诗词佳作,是一笔不容置疑的国宝,是一宗巨额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诗词,以其独特的精练而含义丰富的汉语言文字为载体,配以谐和音调的平仄声格律,并同押以协调的韵足,形成简练的语言逻辑和美妙的韵律节奏,琅琅上口,铿锵有味,当然会为人们喜闻乐见。更由于诗词的文字极为简短,在有限数十字或百余字内而蕴含丰富,让人深思,令人回味,引发遐想。在极短的时间即可读完一篇美妙的诗作,立马即印入脑海,即使不能全篇背诵,然而其中之精辟的警句,或联珠的妙语,总能使人印象深刻,津津乐道而牢记不忘。这是长文大论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所以诗词作品容易为人们接受,并从中受到教益,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易于吟诵的韵文还可以作为启蒙的教材,易为儿童少年接受,如传统的蒙学书:《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等。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很多有识之士提倡并从事“诗教”的主张和实践。这对国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化作用是有相当的作用和重大的影响。

  面对华夏文化的宝贵遗产,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是义不容辞的要正视这些精辟的关于人生、人性、人格、人伦的修养启示,即是上面所提到的“修、齐、治、平”的认识和诉求,有对从政、立业、处世、为人的操守的箴训,对谬误的匡正,良模的启迪,雅思的培育,高操的感悟,有对学业的追求和砥励,也有对友谊的尊重,恩情怀思,事业的共勉等,即所谓道德情操上的感悟与修持。

  从《诗经》到楚辞《离骚》,均已列入经典,就其原因而论,得此崇高尊位就是它的社会功能的巨大作用。不仅是作为文学作品供人欣赏,供人取乐,而是它的强有力的教化功能。当然对艺术的欣赏也是非常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没有艺术的形式和艺术的内涵,人民是不会接受的。而且对艺术的欣赏,和对艺术的美学的追求也是人民生活,社会活动所需,没有文化和艺术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文学史上接着出现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各具时代特色的韵文。这亦足以说明这些形式各异的艺术追求均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的因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是当时最繁荣的文学形式,有众多的优秀作家涌现,也留下众多精妙的作品,是最闪光的彩页,因而贴上荣誉的标签,各具特色。

  蕴藏在诸多诗中的一些警句、名言、美文、妙语、都是些不可多得的闪光的金玉,也是惊世骇俗的箴言,是诗人智慧的结晶,都是一些常为人所津津乐道,随口可以引用。现拟从众多的妙趣横生的佳作中,摘取一些诗句、词段为大家提供鉴赏和品味,并可以中取乐或借鉴。艺术性在文学中是有机的并存,因文学艺术也有别于其他艺术,故而诗的艺术也是很别致的,诗艺是绝不容忽视,格律之美也是诗艺的特色,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而且是为世人所公认和大加赞誉的民族文学艺术。也应解读为是国学之重要组成。诗魂凝警句,诗眼铸箴言。

  (一)《诗经》:1、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屈原: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三)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文选》

  (四)曹操: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

  (五)曹植: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2、损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六)陶渊明: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七)鲍照: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代出自蓟北门行》

  (八)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九)王藉:蝉嗓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十)《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十一)王勃: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十二)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

  (十三)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十四)张若虚: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十五)王之涣: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

  2、羌笛何湏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十六)孟浩然: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十七)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辛渐》

  (十八)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十九)王维: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螟》

  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二十)王湾: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二十一)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送武判官归京》

  (二十二)李白: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

  3、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太守韦良宰》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

  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二十三)杜甫: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湏斩万竿。《草堂寄严郑公》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咏怀五百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绝句》

  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短述》

  (二十四)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二十五)孟郊: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及第后》

  (二十六)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二十七)韩愈: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二十八)刘禹锡: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二十九)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

  (三十)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三十一)白居易: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放言》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古原草送别》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三十二)杜牧: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三十三)李商隐: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三十四)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三十五)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赋菊》

  (三十六)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谒金门》

  (三十七)李煜: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三十八)王禹偁:万壑有声含晓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村行》

  (三十九)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

  (四十)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苏幕遮》

  (四十一)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四十二)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

  (四十三)柳永: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铃霖》

  (四十四)张俞: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

  (四十五)王安石: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瓜洲》

  2、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

  (四十六)苏轼: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4、荷尽已无擎雨蓋,菊残犹有傲霜枝。《冬景》

  (四十七)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四十八)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

  (四十九)李清照: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绝句》

  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3、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五十)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五十一)杨万里: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送林子方》

  (五十二)陆游: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五十三)辛弃疾: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五十四)林升: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

  (五十五)姜夔: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杨州慢》

  (五十六)戴复古: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庚子荐饥》

  (五十七)雷震: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

  (五十八)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五十九)朱熹: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六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六十一)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

  (六十二)元好问:贫里有诗工作祟,乱来无泪可供愁。《梦归》

  (六十三)关汉卿: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张生赴选》

  (六十四)白朴:不因酒困困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示儿》

  (六十五)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六十六)赵孟頫: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岳飞墓》

  (六十七)萨都剌: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金陵怀古》

  (六十八)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雁儿落兼得胜令》

  (六十九)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七十)于谦:碎骨粉身皆不悔,只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七十一)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临江仙》

  (七十二)黄淳耀:见说抽丁多不惧,年荒已自鬻儿孙。《田家》

  (七十三)顾炎武: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酬付处士》

  (七十四)文徵明:美人寂寞空愁暮,华鬓凋零不待年。《新秋》

  (七十五)施润章:1、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钱塘观潮》

  2、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舟中立秋》

  (七十六)唐寅: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画鸡》

  (七十七)郑燮: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画竹》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题竹》

  (七十八)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七十九)龚自珍: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杂诗》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杂诗》

  (八十)刘嗣绾: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杂诗》

  以上共撷录80家计131则诗词摘句。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诗人和其诗的摘句,不求全面,只可聊供诗友启发创作之灵感而已。

标签: 题李凝幽居 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