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昌龄《塞下曲》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非凡网 115 0

王昌龄的《塞下曲》,是边塞诗。

作为盛唐最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被后世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以七绝见长,且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最著。其,边塞诗大多以词情慷慨、绮丽的边塞风光、豪情报国之忠贞以及深沉的乡愁为特质,独辟蹊径。

这首《塞下曲》,亦不例外。

原诗如下:

《塞下曲》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荒凉的塞外之境,散落蓬蒿乱处的战士们的白骨,在在都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感以及对于将士们的无限同情。

此诗,结构很妙,没有正面描述任何战争相关,却可通过侧面的描述将战争的残酷淋漓呈现。开头四句,极尽描写塞外枯旷苦寒之景,笔墨简洁之中则将塞外战场的惨烈环境交代清楚,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后四句,巧用众人说法“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辅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的景物及战争遗迹来作答。不辩驳、也不做任何评论,用景致、真相来驳斥战争的残酷,是从古至今的,年年日日月月如此,在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里,尘沙弥漫,终日飘散着战死者的白骨。此处,未曾用一个议论的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残忍极其深刻地揭示呈现出来了,生动且震撼人心。

这,决定是一种最高妙的艺术手法。

标签: 塞下曲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