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什么左迁?

非凡网 74 0

“左迁”的意思是: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原因:《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出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用白描的手法,写景中暗寓节令。景中有情,景语即情语。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次句叙事,用白描的手法。“过五溪”,聚焦”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三、四两句则转为抒情,用烘云托月的手法,让人们看到浪漫、情景交融的画面。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结句奇语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意有异,其实相同,都是指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全诗想像丰富,构思奇特。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标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