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军旅]十年 那些青春飞扬的日子 一个陆军上尉的从军行

非凡网 31 0

  十年 那些青春飞扬的日子

   一个陆军上尉的从军行

   我是1997年从地方高中考入军校的,到现在算起来已经有了12年军龄,在部队的日子掐头去尾也有十一年了。

   在今天这样一个春天的午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整理着自己的思绪。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我还是一个刚刚迈入军校大门的学生,对未来的一切充满了憧憬。在求知的课堂上学而不厌,在火热的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几百里拉练中坚持不懈,在实弹演习中尽职尽责。此刻,我的那些战友们一定还在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自己激昂的青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青春已经不再,那样的日子我再也回不去了,但军营生活的砺练,已经给了我无尽的人生财富。

   一、学生时代的绿色印记

    关于军人,最深的印象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到处都在宣扬徐洪刚的事迹(后来分到了跟徐同一个JTJ,徐还去过我们单位,签名售书,见过一面),一个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的解放军战士。从此,军人就成了高大、正义、力量和勇敢的化身,留在了我的心里。说实话,当时丝毫没有感觉,自己以后会跟军人有什么联系,当时想的只是好好学习,考上好一点的高中,考上好一点的大学。

    升入高一,十天的军训,让我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军人。我们的教官,一个矮矮的、瘦瘦的、白白净净的战士,与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有很大落差。教官是河南登封人,说一口普通话,我当时还挺纳闷,在我们县里的部队请的,怎么会是河南人呢?(后来才知道,部队是不让在驻地当兵的,现在更是大力清除家门口兵)教官在单位是班长,上士军衔,训练间隙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偶尔会有淡淡的忧郁,经不住同学们的七嘴八舌,他说到了自己事,好象已经是第五年了吧,年底面临退伍回家,那时转个志愿兵太难了,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我们的羡慕。总共只有十天时间,训练内容多,安排得比较紧,一般是早上六点半起床,还要训练半个多小时,白天训练,晚上学唱歌曲,记得是学了《团结就是力量》、《打靶归来》、《一二三四歌》、《学习雷锋》,没有现在军营歌曲那么多。听说还教了女生叠豆腐块,因为我们男生宿舍环境不好,人家不来,只有暗暗羡慕的份了。训练很辛苦,内容又多,好多同学以前都没搞过军训,一个教官要训一个班50多号人,难度可想而知,四面转法有不分左右的,齐步走有顺拐的,站军姿有晕倒的,没两天教官的嗓子就哑了,学校发了润喉片也没多大作用。听着他那嘶哑的口令,想想未来,又能帮得了什么呢?我们还只是不懂事的学生...因为紧张忙碌而充实,时间过得很快。由于集体生活,卫生条件不好,有的同学得了红眼病,眼角红红的,大家都说谁要跟他对眼就会被传染上,班长拿来眼药水,有病没病的滴上两滴。军训到了第七天,我也被传染了红眼病,不用训练,反倒有一种自己很特殊的感觉。本来快好了,又有个同乡生病,要我陪他一起回家(军训完了也要放假两天),回来时军训已经结束,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一张穿着“军装”的灰头土脸的照片,从此,我的心里就有了一个说不清的结,后来还自己买来迷彩服穿,站在床上想像着举枪瞄准的样子。

    高中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高三,关于未来,没时间去想,也没人帮忙设计,就知道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至于是什么样的大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高考结束,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那是一种无处躲藏的感觉,所有人都在关注你,我加入了复习生的行列,逃离了家人的视线。成绩终于出来了,我过了本科线,在班里排在前几名,这也是我高三阶段考得最好的成绩了。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 (我们那时是知道分数后才填报志愿,根据成绩选择学校),校园里早已贴满了各大院校的招生简章,我也对填报志愿的程序和一些学校有了了解,第一次看到了XX陆军XX学院。97年正是院校改革的时候,学费上涨,毕业不安排工作,而军校提前招生,可以免费读书,毕业安排工作,这对许多同学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但又限于身体和成绩都要合格。当时我家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两个姐姐还没有出嫁,爹妈也没有更好的收入来源。报考军校可以一举两得,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又圆了自己的绿色情结。当我把这个想法跟爸妈讲过后,他们没有阻止我,只是提醒我:“到了部队,以后还要面临转业的问题,还要重新就业,你要好好考虑。”我当时是不知道部队实际情况的,也体会不到爸妈的心情(只有一个儿子,不想让走远了,在我上军校的第二年,爸妈就买了养老保险),但为了自己的那个结(还有一个结,就是以为社会太险恶了,只有部队里人好),说:“部队不会让转业的,可以一直在那,这个你们就不用担心了。”录取通知书到了,爸妈同样感到非常骄傲,请了亲朋好友,还亲自为我收拾好行囊,把我送到了学校。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二、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待续)

标签: 从军行王昌龄